正文复制

经济日报/2024 年/5 月/6 日/第 010 版港澳台
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助推科技、产业、青创等领域深度融合——
港澳青年逐梦大湾区
本报记者 郑杨
走进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一个个独具特色的平台载体展示着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勃勃
生机。
广州穗港智造合作区内,200 多家港资企业聚集,“ 广州制造+香港服务” 打开了两地产业深度合作的无限空间;中新广州知识城里,粤港澳知识产权要素融通发展,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领域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中,一个个服务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的载体,托举港澳青年逐梦大湾区⋯⋯
当前,广东省正全力打造 17 个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包括横琴、前海、南沙、河套 4 个重大合作平台,以及分布于广州、佛山、东莞等城市的 13 个特色合作平台,助推大湾区深度融合发展。其中,中新广州知识城、穗港智造合作区两大特色合作平台都位于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内。目前, 黄埔区与广州开发区实行深度融合的管理体制, 依托各类特色平台扎实推进粤港澳在产业、科技、青创等领域的深层次合作。
科技交流多点开花
4 年前,来自澳门的“ 85 后” 青年陈祥来到黄埔区“ 澳门青年人创新部落”,成立了广州神农智联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如今已闯出一片天地。
选择这里,陈祥看中的是这片热土上产业和科研机构集聚的优势。他表示,澳门青年人创新部落拥有很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在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可为企业提供有力支持。神农智联与清华珠三角研究院、澳门青创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神农数字技术研发中心,研发溯源链农产品综合交易平台,推动茶叶、中药材等产业发展,成为该区发展智慧农业的重要力量。
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建设的一系列高水平创新平台,有力推动了大湾区科技创新合作。目前,区内已建成以广州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为引领的“ 2+3+N” 战略科创平台集群, 集聚各类科研机构超 1000 家, 研发投入强度达 6.65%,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区内还构建了 “ 教育—科研—创客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 产业孵化链条,为湾区科研人员和创业者提供丰富资源。
在众多科创平台支持下,粤港澳三地的科技交流合作不断开花结果。清华珠三角研究院粤港澳创新中心成立 3 年多来,已支持港澳项目 16 个。香港青年陈子翔是水中银(国际)生物有限公司的创始人, 他的项目落户黄埔之后, 在清华珠三角研究院支持下成立了生物大数据研发中心,以生物科技与大数据为助力,优化了企业原料管理,增强了研发实力。香港青年科学家伍子龙带领的华港龙生物科技(广州)有限公司,受清华珠三角研究院邀请落户黄埔,专注于生物医药领域的研发创新。
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持续深化知识产权综合改革试验,促进粤港澳知识产权要素融通发展。在中新广州知识城,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交易博览会已连续五届举办并永久落户;连续举办两届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人才发展大会暨知识产权人才供需对接系列活动,已“ 云端” 对接知识产权专业人才超 4000 人。广州开发区、黄埔区还整合粤港澳三地专业力量,共建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调解中心,为企业和个人提供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等服务。
产业协作向“ 智造” 蝶变
第 1 页 共 2 页
广州开发区与港澳有着深厚的产业合作渊源。上世纪 80 年代起,一大批港资企业陆续落地生根,从这里迈向广阔的内地市场。 “ 广州开发区是粤港合作的先行者,入驻企业不乏屈臣氏、李锦记这样知名的港资企业。广州穗港智造合作区入驻港资企业 253 家,以先进制造业聚集的优势,成为大湾区内穗港合作的生动典范。 ” 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穗港智造合作区管委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