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联合时报/2024 年/5 月/21 日/第 003 版综合新闻
在沪全国政协委员在全国政协专题协商会上建言
优化发展战略 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 5 月 11 日,全国政协召开专题协商会,围绕“ 坚持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协商议政。在沪全国政协委员陆铭和张毅在会上发言,建言优化人口发展战略,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陆铭(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上海市委副主委) :在人口的空间配置红利中提升质量红利
当前,中国式现代化面临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挑战。面向未来,要在城镇化中推进农业规模化,通过技术和创新提升制造业和生产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推动生活服务业大发展,从而为普通劳动者创造更多就业。人口战略上,既要通过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和延迟退休来缓解人口数量红利减退速度,又要释放城乡间和地区间的配置红利,提升人口质量红利。
追求人口的质量和配置红利是长期和全局的目标,但当前地方政府行为有短期和本地倾向。如,对于外来人口市民化和常住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意义认识不足;在一些大城市,外来人口子女入学门槛较高等。各级地方政府要更新观念,着眼于长期和全局,认识到提升人口的质量和配置红利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巨大意义。为此,建议:
户籍改革要平等包容,利于流动。加快推进外来人口市民化,实现未落户常住人口在教育和保障房等方面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大城市,大量低学历人口在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取消他们市民化的教育门槛,确保落户主要依据实际居住年限和社保缴纳年限。在实施积分落户的大城市之间,要推进城市间的积分累计互认。
教育投入要多元筹资,钱随人走。严格实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 GDP4%的目标。在经济较发达和学校较多的地区, 可将公共教育支出占 GDP 的比率进一步提高到 5%—6%。 中央与教育相关的财政转移支付要更多与人口迁移方向一致。在人口大量流入的地方,可发行外来人口市民化债券,并鼓励企业和社会等民间力量办学。同时,还要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支持力度。
教育体制要面向未来,顺应需求。逐步提高 12 年教育的普及率,建议不再进行高中阶段普高和职高的分流,减少家长和学生焦虑。顺应服务业在就业中占比越来越高的趋势,各级教育要更注重人际互动能力的培养。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二条将“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 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 改为 “ ⋯⋯在居住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在人口流入较多的地区,增加学校数量,促进流动人口子女在父母就业地平等入学,保障转移人口随迁子女接受教育的权益与质量。修改完善有关地方政府义务教育公办入学比例的考核机制,在大量人口流入且公办教育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