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新华日报/2024 年/5 月/11 日/第 008 版智观青春新实践
多举并用,培育大学生正确择业观
新疆师范大学商学院 阿丽也· 吾买尔
高校大学生作为当代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就业状况是决定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关键因素。高校除了要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外,还应对学生的就业情况多加关注,引导学生找到合适自己的就业方向,在工作岗位上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基于此,高校就业创业教育尤为重要,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的同时,结合社会需求提升学生核心就业竞争力。
引导学生扎根基层树立先就业再择业观念
正确的择业观对高校大学生就业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部分学生盲目跟风,将一线城市作为自己择业的唯一选择,致使出现一二线城市人才过剩而部分真正急需人才的地区却无人问津的问题。高校应引导学生根据能力、专业、兴趣和需求等,选择合适的就业地区。如对于农学专业或机械专业而言,大城市的发展空间较小、岗位需求较少,不利于学生个人优势的发挥,而农村或建设有大批工厂的地区更加适合此类专业学生发展。高校可引入扎根基层带领基层群众“ 闯出一番天地” 的优秀劳动者的事例,对学生进行鼓励引导。让学生意识到,就业的选择并不局限,扎根基层的工作人员也能够利用岗位优势,近距离地与人民群众接触,第一时间了解人民所思所想,找准发展方向,并在基层工作中积累工作经验,提升工作能力,厚积薄发实现职业理想。
在当前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高校毕业生规模急剧扩大,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不平衡,促使大学生“ 缓就业”“ 慢就业” 现象较为普遍。对此,大学生应将个人理想与社会、国家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以市场化、社会化的方式,在不断的基层工作实践中找到适合自身成长发展、能够实现个人价值的工作。先就业再择业,转变“ 一步到位” 的思想。部分学生对于工作岗位存在一个过高“ 理想值”,若只想“ 一步到位” 找到理想工作,极易因现实打击而产生挫败情绪。成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高校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先就业再择业,在就业中寻找职业方向。大学生求职与企业招聘之间存在一个相互匹配的过程。学生进入实际工作环境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逐渐积累经验,在清醒认知自我的基础上寻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岗位。因此,大学生需要转变“ 一步到位” 的观念,设定期限,允许自己有一段寻找合适岗位的时间。高校应在就业创业教育中加入对学生创业的指导,鼓励适合创业的学生进行创业,树立“ 创业也是就业” 的择业观。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增强就业核心竞争力
学生只有自身本领硬,才能在社会中真正有所作为。高校应以学生的能力培养教育为主,结合当前就业形势与劳动力供需情况,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为社会发展培养高质量人才。
一方面,高校要调整学科专业布局结构,促使学科专业设置充分满足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新质生产力不断发展,传统产业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不断崛起。智能制造、电子信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成为就业的“ 新风口”。课程设计也需结合相关社会发展背景,增强教学时代性,让学生学有所用。
另一方面,要通过实践教学、社会培训、技术研发等方式,以人才联合培养、技术联合攻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主动吸纳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参与到学生的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材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