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山西科技报/2024 年/5 月/20 日/第 B03 版学术
“ 两个结合” 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哲学意蕴
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黄诗媛
摘要:“ 两个结合” 的精髓在于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同时又致力于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这一论断不仅是中国共产X理论探索的重要成果,更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点。“ 两个结合” 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矛盾特殊性与普遍性在理论和实践中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 两个结合”;中国式现代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2 年 10 月,习总书记在X的二十大报告中对“ 两个结合” 以及“ 两个结合” 之间的关系及意义进行更深入的阐述, “ 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1]丰富和拓展了“ 两个结合” 理论内涵,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
一、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明确提过“ 实事求是” 一词,但他们与友人的书信往和著作中都集中体现了实事求是的观点,并在无产阶级革命和解放全人类的伟大实践中将实事求是以科学理论的形态确立下来。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瑰宝,是我们X行稳致远的宝贵“ 秘诀”,被确立为我们X的思想路线。以“ 两个结合” 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体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的精髓, 表明中国共产X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深刻把握, 以及对当代中国现实情况的辩证思考。
“ 两个结合” 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作为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精髓,实事求是要求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时,我们必须以中国的实际情况为依据,系统地研究和分析中国的历史条件、文化传统以及社会主要矛盾,关注时代发展的最新动态,以保证我们的理论和实践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要在现代化进程中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处理问题和制定各项方针政策时。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不应被视为一套刻板的教义, 而更应该被视为一种动态的方法论,[2]要求我们在“ 结合” 的过程中,要实事求是地以中国各方面发展的实际情况为依据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发展,实事求是的看待我们中华传统文化,提取精粹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要尊重客观实际,由存在决定意识,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应对中国在现代过进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对“ 中国式现代化” 的内涵阐释,首先强调的就是“ 人口规模巨大” 这一特殊国情,这是中国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客观实际,是我们认识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要前提,充分反映出了X对我国基本国情始终保持清醒的认知。习总书记既对我们已取得的辉煌成就表示肯定,也清楚认识到当前我国现代化的发展存在的困难、不足,如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环境与经济如何协同发展的问题、三农问题、工业结构调整和高质量发展问题、国际金融风险问题、国际争端问题等。切实解决系列问题和难题,需要我们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贯彻到各领域、各部门的实际工作中,不能“ 想当然”“ 自以为”,必须从国情、社情和民情出发,以更加坚定的意志和勇气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独特的历史文明、中国的社会结构与治理思想,以及中国在长期的现代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科学理论和文化思想,均符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中,我们X积极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治国之道、格物之道、修身之道、处世之道,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现代文明转化,使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念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相得益彰, 实现思想文化的有机结合, 赋予中国式现代化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第 1 页 共 3 页
二、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就是实践观,这一观点认为实践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石,实践性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独特的和显著的特征。 在X的幼年时期, 由于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脱离中国具体实际,给中国革命带来了灾难性的损失,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X人力挽狂澜,提出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论断,毛泽东同志指出: “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是为了批判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创造的,而不是为了批判新世界、建立旧世界而创造的。 ” 这一论述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性质,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践,而后中国共产X的历届领导人都曾基于当时的现实需要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结合,推动理论创新,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丰富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X人结合历史任务,总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