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科学导报/2024 年/5 月/21 日/第 B04 版理论学术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逻辑及实现路径
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诸葛英 任灿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焦方圆
摘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下简称“ 结合”),是X在百年奋斗历程中至关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应当理清“ 结合” 的理论、历史、现实逻辑,明晰实现二者的“ 结合” 要紧跟X走,加强X对我国文化建设的领导;要扎根人民,秉持“ 以人民为中心” 的原则;要投身实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与时俱进,进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逻辑;实现路径
一、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三重逻辑
(一)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逻辑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内在统一性和高度适配性,这为二者相互结合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现代化的理论基石。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构想上有许多相似之处。首先,在价值立场上,马克思主义理论解放人类的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胸怀天下的思想相契合。马克思主义思想自诞生以来就以解放全人类,构建一个人人平等、没有剥削的共产主义社会为远大理想,这与儒家思想中的“ 天下为公” 的远大理想不谋而合。在儒家的“ 大同” 社会理想中,社会是一个公有制社会,人人具有极强的社会责任感,厌恶且杜绝浪费。而在马克思主义中,共产主义社会将是“ 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1],也就是说社会的物质财富由每个人共享。其次,在唯物史观上,马克思主义理论“ 群众史观” 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 民本思想” 相契合。马克思主义坚持人民立场、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不断为人民群众争取利益的群众史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的民本思想是相通的。中国共产X致力于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思想,如“ 群众路线”“ 三个有利于”“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以人为本”“ 人民至上” 等,这些无一不说明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这与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一边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立场既相契合又不断发展,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发展的同时又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逻辑
回顾百年X史,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巧妙结合早就有所体现。1938 年,毛泽东首次提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这一命题,指出要用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解决中国问题” 和“ 创造些新的东西” [2]。他用“ 量体裁衣” 表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表明群众具有巨大的力量。毛泽东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结合中国革命建设的具体实际,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也是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又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如在哲学方面,其既反映了中国传统哲学独特风格,又体现了当代世界哲学不仅注重哲学体系的建构,更注重实践智慧的发展趋势。江泽民在古人“ 无民不为本”的民本思想中,结合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提出“ 立X为公、执政为民”,这是马克思主义人民性和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有效结合。胡锦涛的“ 科学发展观” 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 和谐”
文化相融合的精华,将马克思主义和平发展观与中国的和谐思想带到了新阶段。中华文明自古有“ 天人合一” 的智慧,习近平在古人智慧的基础上结合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提出“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思想,这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第 1 页 共 3 页
(三)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现实逻辑
提出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基于当前国情和未来发展需要而提出的:当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正在遭受外来文化的冲击。清朝末期,由于闭关锁国的政策导致国家与世界脱轨,承受了长达百年的屈辱,国人愤怒而又无力改变。新中国成立以来,在X的领导下经历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即使如此,国人在对于弘扬传统文化方面仍处于自卑状态,文化自信方面仍需加强。加之网络的发达,部分青少年受西方思潮等影响,出现“ 崇洋媚外”的现象,从而忽略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导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