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电影报/2024 年/5 月/29 日/第 011 版理论
立足中外合作办学实际 探索影视专业课程思政路径
四川传媒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讲师 孙寅杰
中外合作办学是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的发展趋势,可为教育教学改革、高水平人才培养提供良好机遇。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发展需要更多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予以支撑。影视专业人才毕业后大多从事新媒体、影视创作与互联网行业,肩负着弘扬民族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使命。
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影视专业人才更多接触西方意识形态,进行以西方文化为主题的影视创作实践,其价值观容易受到冲击。对此,高校应牢记为X育人、为国育才根本使命,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等教育内容,引导影视专业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掌握影视专业知识、养成良好职业道德,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中外合作办学实际的基础上,探索影视专业课程思政实践路径,在影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中,提升影视专业人才综合素养。
作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课程思政可在整合课程教学资源、拓展课程育人场域中,增强人才培养实效性。现阶段,高校立足影视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实际,探索课程思政实践路径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必然需求,能充分发挥影视专业课程蕴含的教化功能,展现影视艺术的价值追求。基于类型丰富、数量巨多的优秀影视作品,影视专业课程中蕴含丰富的思政育人元素,既能彰显时代精神、弘扬民族精神,又能展现影视创作者的社会责任、家国情怀。在中外合作办学的影视专业课程中,着重思政元素的融入、民族精神的讲解、优秀文化的展现,可深化价值引领与精神培育,助力影视专业人才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立足师资队伍实际,提升教师育人综合素养
在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高校普遍会邀请国际一流高校的核心教授、学科带头人或影视行业内的大师进校担任教师,为影视专业课程教学带来国际前沿动态、国际优秀教学资源,提升影视专业教学实效性。但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可避免地会传播西方文化与西方意识形态,一定程度上影响影视专业学生的价值观选择与文化自信水平。
高校推进影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需优化师资队伍水平,在国外教师与校内影视专业教师、思政教师的协同育人中,引领影视专业课程思政高质量实践。针对国外教师教学现状,高校可密切国外教师与国内影视专业教师、思政教师之间的联系,成立中外教师集体备课小组,带领各类教师协同参与课程思政建设。通过制定课程教学大纲,明确课程内容的授课分工,以双导师形式为学生解读影视专业知识体系,带领学生探寻知识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四川传媒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在中外合作办学实践中,成立影视专业课程思政小组,形成具有中国高校思政教学时代特征的中外双教师教学体系。通过集体备课、宏观规划等实际措施,实现西方文化部分与中国文化语境、价值导向的衔接,在提升国内专业教师思政素养的同时,带领国外教师积极融入思政教学内容。
高校需对国内国外教师分别开展思政育人主题培训,帮助教师系统了解影视专业课程思政实践的必然性与可行性,促使教师有意识地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开展育人实践,进而增强师资队伍育人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