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新华日报/2024 年/5 月/29 日/第 006 版专题
推动全省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走在前、做示范” ——
打造幸福民政:让发展更有温度 民生更有质感
新时代新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 江苏工作作出重要论述、 发表重要讲话, 强调 “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要求“ 江苏必须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走在前列”。
全省民政系统牢记殷殷嘱托,深切体悟其中的期望之重、责任之重,立足民政工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职责使命,在知重负重中加压奋进、实干争先,推进全省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走在前、做示范”。在全国民政重点工作综合评估中江苏一直位列优秀等次;省民政厅连续 6年在全省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中位列第一等次。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奋进新征程,江苏民政系统谋划实施“ 幸福民政 365 工程”,聚焦主责,把握惠民生、优服务、促发展三大主攻方向;创先争优打造“ 苏扶助困”“ 苏适养老”“ 苏童成长”“ 苏社有为”“ 苏慈大爱”“ 苏服万家” 高质量发展“ 六苏” 品牌;凝心聚力实施文化铸魂、法治立规、人才强基、智慧提效、安全筑底五大赋能举措,以“ 幸福民政” 创造人民群众“ 幸福每一天” 的高品质生活。
惠民生,牢牢兜住“ 保障线”
近年来,江苏全面实施社会救助改革,坚持把困难群众的关切作为“ 晴雨表”,把困难群众的满意度作为“ 度量衡”,促进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社会救助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救助方式不断丰富,探索出了“ 准” 对象、“ 简” 程序、“ 快” 响应、“ 暖” 服务、“ 重” 协同的温情救助模式,积极构建分层分类“ 大救助” 格局,牢牢兜住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全省民政系统紧紧围绕增进民生福祉、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聚焦群众新需求新期待,加快推进民生保障向“ 全对象”“ 全内容”“ 全资源” 转型,努力让更多困难群体、特殊群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我省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工作连续多年被民政部、财政部评为优秀等次,创新做法连续 7 年获评全国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优秀案例。
在深化温情救助改革中,江苏民政着力精准认定对象,建立起联通 12 个部门和 43 家金融机构的省级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做到低保对象“ 凡进必核”。为方便群众办事,各级民政部门不断简化办理程序,居民申请社会救助只需提供身份证和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授权书,并实现“ 网上办”“ 掌上办”“ 省内通办”。推动低保等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扩围增效,常态化开展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完善主动发现机制,实现“ 政策找人”。各地用好临时救助等“ 救急难”措施,对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主动发现、及时救助。
如果说,更方便、更及时、更精准地为群众纾难解困,体现了社会救助的力度,那么,在救助过程中给群众更多关爱、关心,体现的就是温度。江苏全面推行“ 物质+服务” 的多样化救助方式,开展省域范围服务类救助试点,为救助对象提供照料护理、精神抚慰、能力提升等服务。
让困境儿童同享幸福阳光,是基本民生保障的重要内容。目前,全省已全面建立“ 3+4+N”(三步排查、四色管理、N 重关爱)常态化主动发现机制,全省共保障困境儿童 48.58 万人,集中供养孤儿和散居孤儿养育标准平均达到每人每月 2814 元、2204 元,保障标准位居全国前列;按照散居孤儿生活补贴 50%的标准, 保障 6.1 万余名重病重残儿童。 2.4 万名农村留守儿童全部签订委托照护协议,推进履行监护职责全覆盖。省民政厅牵头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实施精准帮扶、监护提质、安全防护、心力滋养、固本强基等“ 五大工程”,推动服务保障从物质为主向物质与精神兼顾拓展。
第 1 页 共 4 页
为强化助残服务保障,全省组织开展残疾人两项补贴规范化管理、精准化发放三年行动,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分别惠及 67.3 万人、72.4 万人。开展“ 精康融合行动”,省政府已连续 3 年将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工作纳入民生实事,成功创建 334 个省级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示范点。
慈善作为第三次分配的主要方式,是对政府救助帮扶的重要补充,对于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江苏慈善文化底蕴深厚,“ 人人向善、事事行善” 的氛围日益浓厚,全省已登记认定慈善组织 837 家,成为发展公益慈善事业的主力军。各级民政部门大力实施“ 阳光慈善” 工程,加强规范管理,创新参与方式,拓展捐赠渠道。涓涓细流汇聚磅礴力量。截至 2022 年末,全省慈善总资产 (含基金会) 达 337 亿元; 2023 年全省福彩共销售 133.15 亿元, 筹集公益金 38.71 亿元。为充分发挥慈善帮扶功效,省民政厅会同省慈善总会出台政策,加强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的有效衔接,实施困难家庭儿童重大疾病慈善救助、低保对象补充医疗救助等项目,把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织得更密、扎得更牢。
优服务,稳稳托举“ 夕阳红”
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后来人就有可期的未来。截至 2023 年底,全省 60 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达到 2089 万,占比达到 24.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 3.4 个百分点。江苏是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省份之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老龄工作,采取强有力措施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健康支撑体系,努力让老年人晚年生活更加美好。江苏省“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核心能力指数” 9 项关键指标获 95.7 分,位居全国前列。
江苏始终站在讲ZZ的高度落实机构改革任务,加强X对老龄工作的全面领导,明确省老龄委为省委议事协调机构,由省委副书记及分管民政、卫生健康的两位副省长担任老龄委主任和副主任,召开省老龄委全体会议。
我省民政部门立足新征程新使命,在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中全面履行牵头及服务体系建设职责。机构改革后,省民政厅设立老龄工作处,聚焦老年人急难愁盼问题,开展全省性集中调研,研究制订老龄工作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从养老保障扩面提质、养老服务扩容增效、老龄健康服务提升赋能、银发经济培育壮大、老年人力资源开发、老年友好深化拓展等方面,谋划下一步具体举措,努力提高老年人幸福指数。
养老服务连着千家万户,是人民群众十分关切的重要民生工程。 全省民政系统着力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全力打造供给高质量、普惠高水平、享老高品质的“ 苏适养老” 服务品牌,扩大养老服务供给,有力有效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
目前,全省共建成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