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社会报/2024 年/5 月/15 日/第 002 版新闻
创新急难救助模式 织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安全网
安徽省蚌埠市民政局X委书记 局长 刘雪洁
近年来,安徽省蚌埠市着力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以兜底线、救急难、织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安全网为目标,创新“ 救急难” 工作机制,成立了安徽省首家社会救助类基金会— —蚌埠市“ 救急难” 基金会,设立了村(社区)“ 救急难” 基金,搭建了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转介平台,对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者救助之后基本生活仍特别困难的家庭(个人) ,采取“ 一事一议”“ 一案一策” 的方式开展急难救助,补齐社会救助短板。
创新三个机制,开辟救助新路径
创新广泛参与机制。出台《蚌埠市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 ,构建“ 民政主导、公众参与、基金兜底” 的社会救助新路径,形成市、县(区) 、乡、村(社区)全覆盖的急难救助体系。截至目前,全市已设立“ 救急难” 基金 1137 个,采取“ 村集体拿一点、县乡政府助一点、乡土企业帮一点、社会爱心人士捐一点” 的方式筹措资金,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会救助。
创新主动发现机制。依托蚌埠市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科学设置预警指标,推动医保、人社、住建等 11 部门 21 类数据共享,开展跨部门数据比对,动态监测低保、特困等群体,实现救助资源统筹衔接、 救助信息聚合共享、 救助对象主动发现。 2023 年以来, 通过医保大数据筛查、县(区)转介等方式,发现并救助急难群众 548 人。
创新救助核查机制。蚌埠市推动多方力量凝聚,加大核查力度,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为基础,结合入户调查与专家评审,全方面核查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致贫原因、困难程度,由平面式核查向立体式核查转变,做到既关注当下现状及时介入,又考虑长远持续跟进,兼顾救助的及时性与长效性。2023 年,市“ 救急难” 基金会组织入户核查 38 户次,召开专家评审会 5 次,提出急难群众救助建议 30 余条。
优化三项服务,提升群众便利度
网格化精细服务。蚌埠市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加强村(社区)救助服务站(点)建设,在
常年救助对象 100 人以上的村(社区)设立社会救助服务站(点) ,开展基层社会救助工作人员
政策培训,提升基层工作人员的能力和水平。截至目前,全市已配备村(社区)社会救助协理员
866 名,设立村(社区)社会救助服务站(点)1137 个。
便捷化高效服务。蚌埠市优化社会救助流程,将低保审核确认时间压缩至 15 个工作日内、临时救助审核确认时间压缩至 5 个工作日内。市“ 救急难” 基金会简化救助审批程序,审批结束后 12 小时内拨付到账。落实救助回访制度,对已救助对象进行电话回访,实现全流程便捷、全过程高效、全方位服务。
“ 互联网+” 精准服务。开通蚌埠市“ 救急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