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陇东报/2024 年/2 月/23 日/第 003 版理论
以科技创新赋能新型工业化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
市科技局X组书记、局长 谭文枫
新型工业化中的“新”与新质生产力中的“新”有共同的内核——创新。无论是新质生产力还是新型工业化,都需要科技为产业发展提供持久动能。科技部门作为引领科技创新的主阵地,将聚焦主责主业,下好培育竞争新优势“先手棋” ,为全市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策源赋能。
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创新”是核心,必须全面激发全社会创新动力。目前,我市规上企业 129 家,有研发活动的规上企业仅 31 家,占全省的 3%;研发经费投入强度 0.67%,远低于全省 1.26%的平均值;全市备案高新技术企业 57 家,占全省的 2.7%。这些创新指标和庆阳的发展不相符,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尽管我市已启动新质生产力的技术布局,但还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要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培育高质量创新主体,精准跟踪服务,落实好各类奖补政策。大力培育规上工业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和“瞪羚”企业,和工信部门积极联动,实施数字经济序列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激励引导各类创新要素不断向创新主体聚集,激发创新活力。二要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激发高活力创新变量;聚焦工业绿色化智能化改造升级、 “三元双向”绿色循环发展等传统产业“塑新” ,数字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新” 、氢能综合利用示范等未来产业“引新” 。创新市级科技项目支持引导方向,紧紧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大力支持农业领域羊、菌、果、药、沙棘,工业领域氦气膜研发、密封橡胶,数字经济领域量子应用、新型储能等链主企业凝练和实施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以“揭榜挂帅”等创新方式,吸引全国各地专家团队破解关键技术难题,打造绿色环保、清洁高效的“绿色生产力” 。
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产业”是载体,必须全面推动产业多元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需要不同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迭代优化。全市已初步完成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布局,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布局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在未来产业上布局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命健康、氢能与储能等,这些产业项目的实施孵化与创业加速,将率先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一要推进传统产业结构改造升级。要在“稳油扩煤增气”的基础上,加快高端化、绿色化和智能化改造升级,打破下游产业链发展瓶颈,实现延链增值,推动油煤气化工耦合发展。围绕国家粮食安全和“双碳”战略,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和粮食产能提升,多场景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