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四川法治报/2024 年/1 月/24 日/第 004 版2024 年省两会特别报道
代表委员热议基层治理如何走深走实
用好法治“ 金钥匙” 巧解基层治理“ 方程式”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李欣璐 周靖 刘文慧 徐婷婷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
基层治理既是国家治理的“ 最后一公里”,也是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效能和温度的“ 神经末梢”。
“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如何解好基层治理“ 方程式”,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成为代表委员们在省两会期间热议的话题之一。
用好法治“ 金钥匙”
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发展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我省城乡发展格局不断深化,城乡融合发展稳步推进,城乡基层治理法治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但在法治意识培养、法律制度建设、依法联动治理、法治服务保障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省政协委员、省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省法学会副会长郭彦,省政协委员、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成都理工大学破产法中心主任刘宁认为,“ 破解新形势下城乡融合发展基层治理面临的问题,必须用好法治这把‘ 金钥匙’ 。” 因此,两名政协委员联合提案,建议结合省、市、县三级X委社会工作部的成立,加快构建X建引领、“ 三线融合”(社区发展治理、社会综合治理、深化诉源治理)、智慧支撑的城乡融合发展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
首先,统筹资源,彰显“ X建引领” ZZ优势。一是加强统筹协调。从省级层面进一步强化“ 三线融合” 工作的统筹领导,成立省级协调小组,推动地方立法,制定实施方案,为推进ZZ统领、法治保障、德治支撑、自治基础、智治赋能的“ 五治共融” 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提供坚强领导。二是促进依法治理。增强依法决策能力,引导X员干部正确把握ZZ与法治、X规与国法、制度与治理、公正与效率的关系。持续实施“ 法律明白人” 培养工程,提升法治素养,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扎实的法律服务保障。完善权责清单,建立行政事务准入制度,制定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承担的工作事项清单、协助政府的工作事项清单。三是完善基层X组织引领。充分调动X员干部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夯实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基础作用,巩固居民议事会、人民调解委员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的平台作用,激活社会组织的辅助作用,筑牢法律法规、自治章程、居民公约、村规民约等的规范作用。
其次,综合施策,集合“ 三线融合” 共治力量。一是创新依法治理模式。二是充分发挥调解基础性作用。三是提升基层治理实效:即深入运用“ 五社联动” 机制,提高服务管理水平;增强社区“ 造血” 功能,鼓励通过市场运营开发、支持公益事业等措施充分盘活利用闲置资源,缓解基层治理的人力、经费等动力机制和要素保障难题。
最后,精准赋能,创新“ 智慧支撑” 在线路径。一是搭建智治平台。从省级层面开发推广矛盾纠纷在线预防调处化解平台,一体推进基础设施、数据采集、事项处置、职责定位、建章立制等工作,构建基础设施共建共用、数据网络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融共享的治理格局,切实消除“ 信息孤岛”“ 信息壁垒” 等问题,实现智慧支撑“ 一盘棋”。二是提高智治成效。建立统一信息共享平台与诉讼高发领域大数据分析研判机制,为防范风险、优化基层治理提供决策参考。推进政务服务“ 一网通办”、社会治理“ 一网统管”,坚持分层分类分级处置,实现基层治理精准化、
第 1 页 共 3 页
基层服务高效化、运行模式智能化。三是强化智治赋能。探索智慧社区(村)的标准化建设,构建完善智慧社区(村)标准体系,统筹推进硬件设施、软件平台、应用服务等建设。依托智治平台推进依法治社工作,精准赋能法治教育、法律咨询、法律援助进社区进家庭,提高基层治理体系智能化程度。
以法护航无障“ 爱”
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落地落实
2023 年 9 月 1 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施行,各地纷纷加大无障碍设施建设力度,我省在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方面也取得诸多成效。但实践中,我省部分地区还存在无障碍设施建设流于形式, 与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等短板。 22 日, 记者采访了省人大代表、隆昌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刘军梅,她对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落地落实提出建议。
刘军梅说: “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盲道会被停车或摆摊占用,部分无障碍设施在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到残疾人、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以至于使用不便,一些已建成的无障碍设施也存在维护不力、使用不当等问题。此外,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难等问题也经常见诸报端、诉诸法院,使得适老化改造无法真正落到实处。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残疾人、老年人及儿童等弱势群体的生活品质。”
无障碍设施建设落地落实为何会面临这些困境?刘军梅认为这背后有多种因素,一是部分地区在无障碍设施建设方面缺乏统一规划,导致设施不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