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廉政X课
同志们:
在当前加速“百亿公司”建设和实现集团年度任务目标关键节点,组织这次廉政X课活动,为今后各项工作树牢ZZ规矩、严肃纪律要求、压实工作责任,可以说正当其时、意义重大。这次X课的主要内容是:围绕学习《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主题,深化X纪学习教育成效,进一步促进广大X员干部严守ZZ规矩,强化纪律意识、筑牢思想防线,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X向纵深发展,确保每位管理人员都能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紧握纪律戒尺,勇担使命、清廉前行。以优良的X风、政风、廉风、企风,引领保障集团高质量健康发展。
我看了一下今天参会人员,都是集团的X员、管理人员以及关键岗位人员,正好也借此机会,为大家紧一紧X纪法规“思想发条”、拧一拧红线底线“廉洁螺丝”。下面,我以《紧握纪律尺子铸牢廉政基石,以“铁纪律”护航集团高质量发展》为题,谈四个方面内容。
第一,充分认知《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精神内涵
2024年5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国务院令,正式发布《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国令第781号,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共7章52条,主要规定了适用对象的范围、处分工作的原则、处分的种类及其适用、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违法行为、处分工作监督制约机制等内容,于2024年9月1日起施行。
(一)《条例》的出台背景
X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监督管理工作。X的XX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加强对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
加强国有企业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强化全面监督,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X的建设重要论述,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以下简称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有关规定,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进国资国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关于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处分规定散见于各行业领域法律法规文件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中,国家层面没有对处分的种类及其适用、处分的程序等作出专门规定。2020年出台的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明确国有企业管理人员是公职人员;对公职人员的违法行为,规定了由监察机关给予政务处分和由任免机关、单位给予处分的制度机制;明确由国务院及其相关主管部门结合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国有企业违法的公职人员处分事宜作出具体规定。因此,有必要制定一部行政法规,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监督制约机制,统一规范对各级各类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处分事宜,为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国有企业管理人员队伍,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按照部署,司法部、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中央有关单位、地方人民政府、有关中央和地方国有企业意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反复研究修改形成了《条例》草案。2024年4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条例》草案。
(二)《条例》的重要意义
1.完善法律体系,强化监督约束。《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的颁布实施,是对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监督管理法律体系的重要完善。条例明确了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范围,规定了处分的种类和适用原则,为加强对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监督约束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法律依据。这不仅有利于规范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行为,也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2.细化处分标准,促进公平公正。条例对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违法行为及其适用的处分作出了具体规定,明确了从轻、减轻以及从重处分的情形。这种细化的处分标准,有助于提高处分决定的准确性和公正性,避免处分工作中的随意性和不统一性。同时,条例还规定了复核、申诉的程序,为保障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合法权益提供了制度保障。
3.强化责任意识,优化企业治理。通过明确处分情形和程序,条例有效强化了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这种责任意识的提升,将促使国有企业管理人员更加谨慎地行使职权,更加自觉地遵守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从长远来看,这将有助于优化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三)《条例》的总体思路
一是坚持X管干部原则,完善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监督管理制度。
二是坚持依法处分原则,根据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和相关法律、国家规定,细化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违法行为及处分的适用,对处分的程序、申诉等作出具体规定。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易发多发违纪违法问题,明确底线红线,推进标本兼治、系统治理。
(四)《条例》的主要规定内容
一是明确处分工作的原则。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工作坚持中国共产X的领导,坚持X管干部原则。给予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坚持公正公平,集体讨论决定;坚持宽严相济,惩戒与教育相结合;坚持法治原则,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保障国有企业管理人员以及相关人员的合法权益。
二是明确适用对象的范围。沿用监察法实施条例对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界定。规定国有企业管理人员任免机关、单位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违法的国有企业管理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国家对违法的金融、文化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追究责任另有规定的,同时适用。
三是规范处分的种类及其适用。在与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保持衔接一致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的种类和期间。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将“三个区分开来”有关要求转化为从轻或者减轻处分的情形。
四是细化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违法行为。聚焦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易发多发违纪违法问题,将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第三章规定的有关违法行为具体化为51项违法情形,并明确相应的处分。
五是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工作监督制约机制。严格规范处分程序以及复核申诉、纠正纠偏等制度,保障相关人员合法权益。对处分活动中的违法行为规定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二,深刻把握《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精髓实质
《条例》共有七章五十二条,包括总则、处分的种类和适用、违法行为及其适用处分、处分的程序、复核申诉、法律责任以及附则等。从内容看,《条例》具有适用对象范围广、重视支持国企改革以及注重容错纠错三大特点,下面咱重点解读这三个方面。
特点一:适用对象范围广
《条例》的适用范围,沿用监察法实施条例对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界定、对于适用企业类型《条例》适用于所有国有企业类型,即除了通常意义上国资体系的国有企业外,还包括各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体系的国有企业,如国家铁路、中国邮政、中国烟草、中国出版集团等国务院直接监管的央企,以及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国电影集团等金融、文化类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