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钱学森的教育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钱学森是一位始终关注创新人才培养和国家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具有深沉家国情怀的人民科学家。作为创新教育的典范和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的集大成者,其人才培养、人才教育理念对推动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人才问题是钱学森回国后一以贯之的热情关切。他始终从战略高度思考谋划事关国防科研工作乃至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培养问题。1955年回国后,钱学森深切感受到,确保新中国导弹航天事业取得成功,首先需要尽快培养相关方面的专业人才。他认为,“作为一个科学家,应该把培养人才的工作看得比自己的研究工作还重要”。为此,他亲力亲为、殚精竭虑,为新中国第一代航天科研管理干部和科技人员进行“扫盲”;他既当技术领导人,又当技术传授人,通过言传身教播撒导弹航天技术第一粒种子,切实做到了“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从国防科研技术领导岗位上退居二线后,钱学森在教育问题上倾注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了深邃的理论思考。1989年7月,钱学森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在21世纪,国与国的竞争,综合国力的比赛,最关紧要并有决定性的,是公民的教育文化水平。水平高的占优势,水平低的处劣势,甚至有被开除‘球籍’的危险。”1991年5月23日,他在中国科协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我们要十分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当代世界科技竞争最激烈的是人才竞争。一个国家现代化建设诸因素中最重要的是人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