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风险及防控
从审计实践看,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主要面临取证难、评价难、定责难等问题。这既是三个工作难点,同时也是三个风险点。下面,逐个分析并初步提出防控措施,供大家参考。
一、取证风险及其防控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所涉及内容较为广泛,审计取证材料不再是单纯的财务数据,而是涉及各类资源和环境保护重要事项的原始基础数据以及领导干部相关履职尽责情况,许多要借助各类资源的相关职能主管部门提供。因此,与传统审计相比,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取证难度大大增加,其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审计取证程序不规范,缺乏统一标准。尽管审计准则中对审计证据做出了“审计人员收集的审计证据必须具有客观性、相关性、充分性、合法性”的原则要求,但对于不同性质的审计项目取证内容、取证方法等却没有明确规定,尤其是对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这一全新的审计领域更是缺少相关标准。无标准可依,致使审计人员取证时出现程序不规范、方法不合理等问题,甚至有的凭经验盲目取证,从而造成审计风险。
(二)审计取证相关性差,审计证据质量不高。对审计证据的充分性、相关性没有统一的、标准的衡量尺度,会导致取得的审计证据不充分和过滥问题的发生。许多审计证据相关性差,与审计具体目标及审计事项缺乏联系,甚至无关、重复和互相矛盾,既加大了归纳整理的难度,又增加了审计成本,浪费了审计资源。同时,由于受惯性思维影响,往往重视书面证据而忽视环境分析实务证据;侧重内部证据而回避外部证据,导致取证质量不高,加大了审计风险。
(三)审计方法不熟练,审计技术运用能力欠缺。由于自然资源的特殊性,传统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中的常用方法已无法满足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需要。只有利用实地调查、资料审阅、访谈询问、统计分析、测量计算等多种审计方法相互结合,才能实现审计目标。而目前审计人员并不能熟练掌握运用这些方法。以测量计算法为例,需要审计人员开展对国土、水资源、水环境、森林资源等数据的测量、绘图、计算等工作,这些都是传统审计中所难以接触或者接触较少的技能。对这些高新技术方法运用能力的欠缺,为取证工作带来了难度,增加了取证风险。
为应对取证过程中的风险点,做好风险防控,可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创造良好的审计法制环境。衡量审计取证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看审计机关履行法定职责和遵守职业规则情况。要在现有审计准则规范要求的基础上,结合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特点,逐渐建立健全法制环境,完善审计准则体系,全方位规范审计取证行为。二是建立科学的审计取证决策机制。取证之前要进行系统分析思考,解决各类资源类型取什么证、怎么取证、取哪些证、取多少证、何时取证的问题。要明确取证的范围,有针对性地收集与审计事项相关的审计证据。明确审计证据转化方式,收集能够证明审计事项的原始资料、有关文件和实物等原始证据,并使原始证据转化为便于收集的审计证据形式,既保证其证明力,又提高取证的效率。三是加强取证技术方面的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能力。现有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专长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要求差距较大,应加大现代审计方法和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力度,尤其是资源环境类专业审计方法的专项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判断能力,用有限的审计资源确保审计取证工作的质量,最大限度的降低审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