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11337



2024年10月
在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四川师范大学校长汪明义
(2024年9月14日)
亲爱的2024级本科新同学们,各位老师,各位嘉宾:
大家好!
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是大学的使命,更是大学的光荣。在这金秋送爽、满怀希望的季节里,巍巍狮山又迎来了朝气蓬勃的小狮子,汤汤龙湖也迎来了风华正茂的新主人,美丽的遂宁校区更是充满了青春与活力。在此,我谨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成功考取四川师范大学的11000余名青年学子表示最诚挚的祝贺和最热烈的欢迎!向含辛茹苦养育你们的家长和亲人,致以最真挚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从2009年担任大学校长以来,每年我都要花很长的时间来思考:在毕业生的最后一堂课和新生的第一堂课上应该讲点什么,才能帮助大家顺利启航。今年六月,在你们师兄师姐的毕业典礼上,我鼓励他们勇于担当,为服务祖国和人民而走出去。今天,当你们迈入大学,站在人生新起点时,我希望大家一进校就树立远大理想,确立奋斗目标,在服务新质生产力的时代重任中拓宽视野、增长知识、提升智慧,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创新者和思想者。为此,我想与你们交流五个问题:何为大学?为何要上大学?川师大是一所什么样的大学?新质生产力的时代需要你们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成为这样的人?
第一个问题,何为大学?
世界著名教育史学家瓦尔特·吕埃格(Walter Rüegg,1918-2015)在《欧洲大学史》“导言”中指出:“大学一直是智力的机构,它的使命是研修和传递所有得到精心研究的知识领域的知识瑰宝。”
英国教育思想家约翰·纽曼(John Henry Newman,1801-1890),在《大学的理想》中指出:“大学是一个推动探索,使各种发现得到不断完善和证实的地方,是使轻率鲁莽也变得无伤大雅,使错误通过思想与思想之间、知识与知识之间的碰撞暴露于众的地方。”
英国著名科学家、哲学家、教育家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1861-1947),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指出:“大学是实施教育的机构,也是进行研究的机构。但大学之所以存在,主要原因并不在于仅仅向学生们传播知识,也不在于仅向教师们提供研究的机会。大学存在的理由是,它使青年和老年人融为一体,对学术进行充满想象力的探索,从而在知识和追求生命的热情之间架起桥梁。”
可见,大学是知识和智慧的机构,因知识而展开了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批判现存的知识;第二,探索新的知识;第三,传递深奥的知识。近千年来,大学因此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美誉。例如,大学被誉为人类的知识之轮:因为她为人类提供思想和观念、科学和技术、人才和组织,引发文艺革命、思想革命、科技革命和组织革命,解决社会难题,扩展人类心灵,为人类存在立心。大学被誉为人类的价值之源:因为她澄明人类存在的共同价值,显示人类命运共存的指标,照亮人类向自由人联合体前进的道路。大学被誉为人类的友谊之桥:因为她消除世界文化间的冲突和隔阂,寻求人类文化互解的最大公约数,破译人类和解的文化核心秘密。
第二个问题,为何要上大学?
可能有同学会问:既然中学和大学都是研修知识和传递智慧的地方,那中学与大学又有何分别?对此,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还谈到:人的成长是一个有节奏的生命过程,在这一生命展开过程中,其接受学习总是要从幼儿与小学浪漫阶段,然后经历中学的精确阶段,从而进入大学的综合阶段。
不同于小学阶段对知识产生兴趣,中学阶段注重知识的精确性和系统性,大学则主张从普遍到具体,探索知识和建构知识体系。体系构建是大学相对于中学最鲜明的特征。所以,“大学的理想与其说是知识,不如说是力量,大学的任务在于把一个孩子的知识转变为一个成人的力量。”因此,当进入大学后,你们必须从中学的那种“伏案专心于自己的课业”的学习状态迅速转向大学的“站立起来环顾周围”而“引颈眺望”,必须从对“具体知识”的热衷转向对“一般概念”的关注和对“普遍原理”的真正理解。因为大学“真正有价值的教育是使学生透彻理解一些普遍的原理,这些原理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具体事例。……大学的作用是使你摆脱细节去掌握原理。”
从原理入手探索、建构的知识,才是成体系的知识;只有成体系的知识,才可以转化成人的力量和智慧。你们之所以愿意进入大学且乐意接受这种原理训练,其目的只是一个:大学能够将你们作为孩童的知识变成“成人的力量”。因此,大学不是输送文凭的地方,而是探索原理的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并以此积聚成人的力量和智慧的智力机构。
第三个问题:川师大是一所什么样的大学?
从上周四集中报到至今,几天来,你们一定瞻仰了伫立在狮子山校区中轴线上的孔子像;你们也一定参观了藏书量被誉为四川省第三的图书馆;你们也一定对川师大的新校区有了更直接的认知;你们也一定知道了所学专业的基本要求和培养目标。在你们形成对川师大的初步印象后,我希望大家更进一步明白你们所站立的大学究竟是一所什么样的高等学府。
——川师大之大,大在有大学者。四川师大有三大主要的源头。抗战胜利后,内迁到绵阳三台的国立东北大学回迁沈阳。1946年留川的300多名川籍师生在东北大学校址创立的川北农工学院,这是第一大源头;第二大源头是1943年创办的南充西山书院;第三大源头是1940年创立的中国乡村建设学院。这三个源头的创始人不仅学识渊博、思想深邃,而且高度关注人类命运和社会进步。川北农工学院的创始人李季伟早年就读于法国巴黎大学,深受这所著名学府深厚学术底蕴的熏陶,建校时主张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