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体制内,别在考核结果上让步
每到年底,单位都要整一下绩效考核。按照年初定的目标,根据各部门完成情况排个序。有了指标的衡量,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差别也显现了出来。
基本上选择了什么样的部门,大概率就选择了什么样的考核结果。
单位里,部门之间也分着三六九等,就拿“优秀”来说。
有的部门天生没有优秀的命,做地再好,也排不到前头。比如办公室,人际关系里的100-1=0理论,凡是干过办公室的,都有深刻体会,就是哪怕你做了很多好事,但只要有一件没做好,那些“好”就会被全部抵消。而办公室天天和单位的人打交道,不管怎么做,都有人挑理。在考核面前,就特别不占优势,除非一把手特别欣赏办公室主任。
还有一类部门和优秀无缘,是上级考核指标任务重的。年初上级下发的单位发展任务,按照职能分工派下去后,有的部门承担的多,有的部门承担的少;有的任务完成难度极大,遇到特殊时期基本完不成,有的任务则不受外界影响,常规动作。那些承担了“困难”任务的部门,得优秀就很艰难,活儿没少干,可一项一项加起来,得分就是好看不起来。
一番筛选后,能够跳起来摘桃子吃的部门就是那种上级考核指标任务轻的、协调单位少的、靠自己主观能动性的。有一年单位里争优秀争得最狠的也是这样的一个部门,负责人是个女干部,在会议上说她们部门这一年如何如何辛苦,会场上一度只有她的声音。领导们面面相觑,最后开表彰大会的时候,把他们评为了优秀。(详情—年度表彰大会,我可以不得优秀,但我不能不争取)
部门与考核结果之间的关系,大概就是关起门来干自己活儿的部门靠前,受上级指标掣肘的受当年大环境影响,环境好了靠前、环境不好了垫底,办公室则是中不溜。
所以对于目标考核责任制,在刚制定的时候,大家就要去据理力争,不要想着这就是个形式,最终结果看领导。但再怎么是形式,它也留痕。与其在后期补救,不如一开始就为自己铺好路。
提部门之间的较量,是因为我作会议记录。发现在这种和自身利益相关的事情面前,领导们也只是个普通人,甚至有时候还不如普通同事。可能是级别越高,利益越大,越不容易割舍吧。
再来说下个人要不要争优秀。
前几年我对优秀并没有什么执念,每年的考核结果也不会去问。第一次对“优秀”有感觉,是有一年我特别忙,经常加班。结果年底考核结束,和办公室副主任几个人一块儿吃饭,喝得迷迷糊糊的时候,他说他考核没给我优秀,是因为他觉得我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我一下子酒就醒了,也是从这件事开始,我开始审视工作和生活的关系。(心路转变:体制内评上优秀、提名后备会怎么样)
那天以后,不知是以前认真工作打下的基础,还是不愿再围着工作转了,工作上我只追求完成就好,干得又快又麻利。一下班就回家,也不出去聚餐吃饭了,同事那里就像一个没有感情、只会干活儿的机器。偶尔我也会想着要不要争个优秀,人事的小伙伴就说,我已经晋到了八级,在县这一级已经到头了,即使得了优秀,意义也不大。
那如果我还没有晋级呢,我想我一定会去争取这个优秀的。一是让领导注意到我的辛苦付出;二是晋级条件中有个规定,如果近三年的年度考核,有一年优秀,时间就可以缩短半年。有个同事,她离符合条件只差了两个月,就只能等明年。而和她同一批的另一个人因为有一年考核是优秀,加上当年竞争小,所以就如愿晋级。看似是一年的差距,但每年的形势不一样,有的年份,人多竞争激烈,有的年份,则是符合条件就能提。
所以,大家如果有进步方面的诉求,除了平时好好表现,到年底了,一定一定要去找领导,表达自己的想法,去争优秀。
职场上,主动一点,真的能赢掉好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