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古典学让不同文明在互鉴中进步
习近平主席在致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的贺信中指出,“古典文明群星璀璨,不断滋养和启迪后世”,强调愿同各方一道,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古典文明成就斐然,古典学连接古今、贯通中西,能让不同文明在互鉴中进步,为解决当代世界问题提供启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古典学的起源与智慧传承
“古典学”一词源于拉丁文意为等级、划分(classis),现代英文语境下表述为Classics或ClassicalStudies,专指古希腊罗马经典文本研究。它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知识体系,包含文学、哲学、历史、艺术等领域。在中国,古典学围绕典籍展开,如《诗经》《尚书》《周易》等。尽管其概念范围存在争议,但研究方向明确,即深入解读经典文献以挖掘人类文明的智慧和价值。
中西方古典学犹如同源之水,皆深深扎根于古代先贤的实践智慧这一丰饶土壤。在中国先秦时期,“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展现出经典知识对于个人成长和自我表达的关键作用。在古罗马,ZZ家、哲学家塞涅卡主张,学习不只是为获取知识,更是为了成为更好的人,体现了西方古典学在起源阶段对个人发展的关注。这表明,古典学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都承载着育人使命,指引人类社会走向文明与进步。
不仅如此,中西方古典学在价值观念上还存在诸多相通之处。在道德准则方面,孔子主张的“仁、义、礼、智、信”与柏拉图提出的“智慧、勇敢、节制、正义”遥相呼应;在社会理想上,中国的“大同”,讲究秩序和谐,西方在构建理想城邦等理论中也强调社会秩序稳定和公民各司其职。
此外,从经典作品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层面剖析,中西方古典学均对现代人有着不可忽视的深远影响。在《诗经》中,“夙夜在公”体现的一心为民精神,对中国现代社会治理中公职人员的价值导向有着深刻意义,与为人民服务等理念相通。亚里士多德所著《ZZ学》中关于正义与城邦秩序构建的内容,为西方社会治理模式的思考提供了重要依据。这些中西方先贤伟大的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照亮了人类发展的道路,使得人类社会更加公平、和谐与繁荣。研究古典学可以让我们在岁月流转中持续聆听前辈先哲们的谆谆教诲,更好地把握未来发展方向。
古典学在文明互鉴中的实践与价值体现
知识融合实践,助力构建跨文化理解的知识体系。首先,在知识体系构建层面,古典学是融合剂。西方文明源于两希文化,即希腊文化的哲学、科学等思想,希伯来文化的宗教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