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德”字在商周的演变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镇院之宝”何尊上的铭文,除了著名的“宅兹中国”以外,还有个引人注目的“隹王恭德”。与甲骨文中的“德”相比,这个“德”字右下角多了一个“心”,这也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最早带“心”的“德”字。
殷墟出土甲骨文中的“德”字,有几种字形,但都没带“心”旁。值得注意的是,周初的德方鼎、德鼎、德簋、弔德簋等“四德器”,其铭文中的“德”字也没有“心”旁,说明铭文“德”与甲骨文“德”一脉相承。加了“心”的铭文“德”,是因为随着时代发展,德的内涵有了新的延展。
历来专家对甲骨文中的“德”字解释不一,除了将其认定为“德”字,主要还有两派观点,一派认为是“直”,引申出“值”“徝”等,“直”的大意是正,行而正之,征伐之正;一派认为是“省”,引申出“循”等,大意是巡视、巡守、巡狩。其实,无论哪种解释,都不能否认其为“德”字的前身。
首先,“直”下加“心”,就是后世的“惪”,同“德”,是德的异体字。而且《尚书·洪范》里讲到的“三德”之一,就包括“正直”。其次,将“德”解释为“省”“循”,与商代的商王巡守的军事ZZ制度密切相关。这要把甲骨卜辞中的“德方”合起来讲,德方就是直方,商王到方国巡视,要带着一定的军队用来炫耀武力、保护自身安全。这种方式不同于军事征服的血腥杀戮,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具有怀柔远人、顺天应命的意思。
何尊铭文“隹王恭德”中的德多了一个“心”字,这既体现了商周文字的演变,也代表了西周统治者民本意识的觉醒。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的“德”字尚未演化出后世“道德”的含义。据古文字学家研究发现,这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