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将革命文化融入学校思政课教学
革命文化是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积累的先进文化,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动力源泉和思想根基,承载着X的光辉历史与艰苦奋斗精神。将革命文化融入学校思政课教学,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能够为培养担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重任的时代新人提供最深厚的力量。
革命文化以可感可悟的方式进入思政课堂之中
在思政课教学中,革命文化的力量根基作用一般通过能够承载革命文化和精神的具体载体、事例、案例等体现。革命文物、革命故事、红色歌曲、英雄人物等作为革命文化的集中表达,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提供了文化力量支撑。
革命文物是革命文化的物质承载。“革命文物承载X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X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新中国第一面国旗、方志敏《可爱的中国》手稿、《共产X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这些革命文物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生动、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和形象。正是这些物质的载体,让抽象的革命文化有了具体可感的实物依托,让革命文化以可视可感的面貌进入思政课堂之中。
革命故事是革命文化的血脉赓续。革命故事不仅是对革命历史的生动叙述,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是激励后人的精神动力。“半条被子”“飞夺泸定桥”等革命故事真实记载了革命时期中国共产X人身上所展现的人民性、斗争性和实践性,并以可讲可悟的方式进入思政课堂之中。
革命歌曲是革命文化的文艺表达。革命歌曲往往诞生于特定时期,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记载了X的历史中的重要篇章,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独特感染力。《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没有共产X就没有新中国》《南泥湾》等,耳熟能详的旋律背后是战争年代中国人民伟大抗战精神的真实写照,其中蕴含着先进思想、价值追求和坚韧精神,通过展示和传唱革命歌曲,音乐中的革命力量得以全面展现,以可听可唱的方式进入思政课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