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11508



2024年11月
锲而不舍,止于至善
在陕西省第五批基础教育教学名师省外研修开班典礼上的发言
陈淑珍
(2024年11月4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首先感谢陕西省教育厅、陕西师大干部培训学院和重庆二师的精心组织和安排,让我们得以相聚在重庆这座充满历史与人文底蕴的美丽城市!感谢你们为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共同提高、追求卓越的平台,让我们可以在这里共同探寻教育之道,交流智慧之光。
尚未谋面,便已感受到重庆的似火热情。微信群中王红英和李奂燃两位老师早早就把重庆的天气状况告知我们,并细心地告诉我们该穿什么衣服、准备什么东西。她们贴心的叮嘱和温馨的提示,令我们心生温暖,也更增添了对这次域外研修的期待,使我们尚未踏足,便已对此次研修心生向往。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街一巷,都有着独特的历史韵味和浓厚的人文气息,令人心生敬仰。重庆不仅是一座山水相依、风景如画的城市,更是一片充满教育实践与创新的沃土。这座热情奔放、充满烟火气的山城,将见证我们从此刻起携手并肩、共创未来的崭新篇章。
走进重庆二师,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锲而不舍,止于至善”这八个字的校训。今天,我也想以这八个字为题,与大家共同探讨教育的初心与追求。愿这八个字成为我们追求卓越、不断进步的精神坐标,引领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迈向卓越。
“锲而不舍”出自《荀子•劝学》,“锲”即雕刻之意,强调了持续努力、不懈追求的精神。教育是一项慢工出细活的事业,我们手中握的是雕刻学生未来的刻刀,每一笔都关系着他们成长的形状与厚度。在这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上,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肩负着传承知识、启迪智慧、塑造灵魂的神圣使命。而要实现这一使命,就必须具备锲而不舍的精神,不断追求教育的真谛,不断磨砺自己的教学艺术,不断攀登教育新的高峰。
“止于至善”出自《礼记•大学》,是开篇的第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强调追求至高的完美与卓越。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引用过的一句话。“止于至善”是我们教育理想的至高境界,是不断追求完美与卓越的体现。“止于至善”不仅是对教学技能的精益求精,更是对师德、教育信仰的深情守望。而要实现“至善”,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育者自身首先做到心怀卓越、追求完美。作为名师,我们所追求的“至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心灵的滋养与品格的培养,是对人格完善、品德修养的至高要求。我们要以博大的胸怀、敏锐的洞察力,不断探索学生多元化的需求,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中,都注入对学生成长的关怀与热忱;我们要用真诚和智慧去照亮学生的求知之路,激发他们的潜能,帮助他们成长为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