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11554



2024年11月
在智慧课堂训练营结营仪式上的发言:智慧之光遇见未来
(2024年11月24日)
今天是智慧课堂训练营结营的日子,我作为这个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全程参与了整个结营仪式的全过程。从老师们精心剪辑的视频之中,我再次回忆起来这一个多月来的点点滴滴。我相信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开始于遇见。正所谓风遇见云就产生了雨,人遇见了人就有了生命。正如董卿在朗读者中提到的:某种意义上来看,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人,有了生命。而智慧课堂项目的顺利进行就是我和我们的教师团队和众多学生的遇见,之后是学生和助教团队的遇见。这些遇见让我再次相信了相信的力量。同时也让我们更加深刻理解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含义。受主持人临时邀约,我和学生们进行了一点分享,下面是我会后整理的分享提纲,稍作整理后记录下来,以便于我的学生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当然也算是对自己工作的有点记录。
一、唯有热爱方抵岁月漫长
艾青曾说:“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这份深情,恰如我对信息化教学的热爱,它已融入我的血脉,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二十载春秋,我在信息化教学的征途上,风雨兼程,摸爬滚打,虽无开山辟路之壮志,却也有披荆斩棘之坚韧。
尤其自2019年起,我有幸投身于新建校的信息化建设之中,此间心血,难以言表。虽不敢自称鞠躬尽瘁,但那份矢志不渝的忠诚,却如磐石般坚定。至今难忘,疫情期间,我独自漫步于空旷的校园,泪水悄然滑落;亦难忘那喜鹊满园飞舞,却难觅学子身影的复杂心境,既喜于自然之生机,又悲于校园之寂寥。虽然那段特殊的网络授课时光已成过往,但那个由12名信息技术骨干组成的微信群,我依旧悉心保留,即便其中几位已展翅高飞,去往更广阔的天地。
我常对学生言:“世人多数因看见才相信,唯少数因相信而看见。”这“信而见”的信仰,并非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而是基于对事物发展脉络的深刻洞察。诸葛亮之所以能断言“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因为他深谙气候之变化规律,而非凭空臆想。同样,信息化教学乃至个性化教学,乃是时代发展之必然,非为标新立异,亦非为哗众取宠,而是源于我们对人类学习本质的深刻理解。
回溯两千五百载前,孔子便已提出“因材施教”之教育真谛,强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智慧。而今日之班级授课制,实乃工业革命产物,旨在快速培养技术人才,以应时代之需。然而,随着人类文明之进步、科技之飞跃,尤其是人工智能之崛起,教育模式必将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而我们,正是这场变革的先行者,虽身处县域高中,略显滞后,但在某些发达城市,我们的探索或许只是他人早已走过的实验之路。请铭记,此乃实验,非试验,试验意味着我们是在探索未知,而实验其实我们只是去证明一个别人已经清楚而我们还不太相信的事实而已。而我们这一百多位师生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承担着县域高中教学改革至少说是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探索的重任。我们虽是星星之火,但也有燎原之势。当然前提条件是我们的火种要有燎原的实力。
我之所以占用时间向大家倾诉这些事情,并不是说自己有多么伟大,我一直觉得自己非常卑微地活着,每一步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我只是想提醒孔圣人给我们的劝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