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微信:dawenge2014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学习时报/2024 年/11 月/15 日/第 004 版学习文苑
聊城:文脉传千载 水脉写春秋
山东省聊城市委书记 李长萍
九曲黄河蜿蜒奔流,在聊城与京杭大运河碰撞、交汇。这两条举世闻名的河流,一横一纵、
一刚一柔,不仅创造了聊城的昔日辉煌和今朝美景,也塑造了这座城市的大河气魄。
作为现今黄河与大运河唯一实质性交汇城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等重大战略在聊城叠加。我们着眼国家和山东所需,立足聊城所能,明确提出打造山东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的西部“ 战略支点”、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 两河明珠” 城市两个定位,以两条大河赋予我们的豪迈气魄,全力推动“ 江北水城” 迈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 黄河+大运河时代”。
文脉绵延,如大河般悠长、深沉
聊城有 5000 多年的历史,2500 多年的建城史。早在远古时期,地处黄河下游的聊城境域,就是东夷族群活动的主要地区,而后,逐渐融入华夏部落,东夷文化、中原文化在这里交融。
时光流转,岁月留痕;千年古城,珠璧交辉。《水浒传》《老残游记》《聊斋志异》《马可· 波罗游记》 《利玛窦中国札记》等中外著作中都有关于聊城的描述,武松景阳冈打虎、老残海源阁借书等典故广为流传。这里有历经沧桑依旧铁骨铮铮、威严矗立的宋代铁塔,有屹立 650 年依然神光溢彩、巍峨雄奇的明代建筑光岳楼,也有见证运河繁华、商船云集,令人叹为观止的清代古建筑群山陕会馆。400 多处文物古迹遍布聊城各处,12 项国家级、65 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新的生机,雕刻葫芦、木版年画、剪纸艺术、麦秸画等传统技艺绽放绚丽光彩。阿胶等中医药在聊城传承千年, 《本草纲目》对此有专门记载。
文脉传千载,水脉写春秋。我们深刻领会和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鲜明特质、实践要求,锚定文化强市目标,把文脉、水脉、人脉、红色血脉变作生产力,扩圈引流,成功举办新青年音乐节、环东昌湖半程马拉松赛、江北水城龙舟公开赛、“ 我家门前有条河”“ 沿着黄河遇见海” 等系列文体旅活动,精心打造阿胶、灵芝、桑黄“ 聊城新三宝”,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承振兴,用“ 一缕药香” 呵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聊城也因此仿佛在“ 逆龄生长”,围炉煮茶、咖啡馆、酒吧、汉服旅拍等新业态为古运河添上年轻朝气,海源阁古籍数字工程让人“ 云端” 纵阅古今,米市街等老胡同敞开怀抱迎接新友故交。为更好延续文脉生命力,我们坚决扛起赓续文脉的时代担当,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丰富和拓展文脉如大河般悠长、深沉的意境和内涵,使其更加绵延厚重、生生不息。
民风昂扬,如大河般奔腾、澎湃
聊城钟灵毓秀,名士辈出。仁爱忠信的齐鲁文化和慷慨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