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微信:dawenge2014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新华日报/2024 年/11 月/21 日/第 A01 版七十五载强国路 强富美高新徐州
以改革推动睢宁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访睢宁县委书记高建民
本报记者 成岗 王岩 杨琦
11 月 8 日,“ 七十五载强国路· 强富美高新徐州” 全媒体采访团走进睢宁,专访睢宁县委书记高建民。今年以来,睢宁锚定“ 建设淮海经济区空港枢纽、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建设先行区、徐州东南部现代产业城市” 的目标,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徐州建设现代化强市扛起板块担当、作出更大贡献。
记者:睢宁锚定“ 工业立县、产业强县” 战略不动摇,产业发展正处于加速实现规模壮大、层次提升的新阶段,如何用好自身优势,建设更高层次的产业体系?
高建民:产业是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支撑。近年来,我们始终把坚守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强县之要,集中精力培育壮大高端纺织服饰、电商家居 2 个优势产业集群和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大健康 3 个新兴特色产业集群,特色产业优势稳步壮大。与此同时,我县产业结构轻、能耗强度低,清洁能源并网装机容量超 1000 兆瓦,全社会用电量中新能源上网电量占比超过一半,绿色能源优势日益凸显。“ 公铁水空” 交通体系完备,有 7 个快运物流企业分拨中心、1 个航空快件转运中心,零担物流价格低,综合枢纽优势得天独厚。新修订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至 2035 年全县将新增建设用地规模超 4 万亩,用地空间优势较为充沛。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科学把握好、运用好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切实把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一是强化产业联动。持续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抢抓、用好“ 两新”“ 两重” 等政策机遇,积极引导企业实施“ 智改数转网联”,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和未来产业布局,加速推动“ 2+3” 产业集群规模壮大、层次提升。二是强化项目带动。紧抓重大项目这个“ 牛鼻子”,坚持“ 激情+理性” 招真引实、招大引强,“ 专业+高效” 保障推进、做大做强,“ 真情+主动” 助企纾困、培大育强,切实以全生命周期服务推动重大项目落地见效,持续催生新的增长点、形成新的增长极。三是强化创新驱动。主动融入徐州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战略,扎实推进院士工作站、创智科技园等创新平台发展,持续抓好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梯次培育,更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记者:睢宁将“ 建设淮海经济区空港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