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微信:dawenge2014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人民政协报/2024 年/11 月/6 日/第 003 版调查研究
让长江文化更鲜活 为长江故事添新韵
——全国政协“ 加强长江文化保护传承 讲好新时代长江故事” X外委员
专题视察综述
本报记者 王慧文
湖北,地处长江之腰,是长江干线流经里程超千公里的唯一省份,也是长江文明形成的关枢之地。两江千湖,成就了“ 九省通衢” 的繁荣;江水奔流,勾勒出“ 极目楚天舒” 的壮阔图景。在这里,农耕文化、荆楚文化、红色文化以及现代先进文化繁衍发展、兴盛交织。
“ 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
围绕 “ 加强长江文化保护传承 讲好新时代长江故事”, 10 月 19 日至 23 日, 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苏辉率全国政协港澳台侨界别X外委员专题视察团在湖北省开展视察。5 天行程,视察团通过实地调研沿江两岸历史遗迹、地质遗迹保护传承利用情况,深入文博场馆、沿江产业园和农文旅融合发展民族地区,深刻感受到湖北省近年来在保护好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深入挖掘长江文化鲜活内涵,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在走访中积极建言献策,为建设文化强国,回答好长江文化保护传承这道时代命题贡献政协力量。
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
一部长江文化史,就是半部中华文明史。
走进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园博园内的长江文明馆,从反映藏滇文化的唐卡、铜鼓,反映荆楚文化的铜尊缶、曾侯昃剑、铜方豆、大府铜量,到反映吴越文化的良渚玉琮等,沿江两岸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瑰宝吸引着视察团成员的目光。
聚焦长江流域自然生态和人类文明两条主线,沿着蓝色灯光勾勒出的长江水系脉络,委员们先后参观栩栩如生的长江流域代表性植物标本、动物标本,以及五光十色的各类矿石标本。通过实景模拟体验互动展陈手段,视察团仿佛置身于长江之畔,身临其境地感受几千年来长江文化的不断发展与丰富。
工作人员介绍,站在世界大河文明发展的高度,以长江文明馆为基地,通过经常性举办城市生态论坛,长江流域珍稀物种保护论坛,长江流域非物质文化、艺术品鉴赏论坛等活动,探索聚焦全球不同地域和民族关于大河文明传承发展的经验和智慧。
立足于文化展览、文化交流、文化传承上的积极探索,是湖北省加大对长江文化的保护传承
发展力度的缩影。
在屈原故里秭归,把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充分结合,是秭归县作为三峡
工程移民大县所秉承的文物保护与发展宗旨。
屈原祠复迁是长江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项目之一。山门牌楼前,郭沫若先生手书“ 屈原祠”三个大字苍劲有力。拾级而上,林立于碑廊之内的屈原作品一一映入眼帘,馆内展陈着各种与屈原相关的展品和文物,红柱白墙间处处保留着历史遗韵。
“ 屈原故里对我们而言,不只是个地名,更是一种精神和情怀的承载。” 国家非遗项目“ 屈原传说” 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郑承志介绍,屈原祠历史悠久,从唐元和十五年(公元 820 年)王茂元修建到因葛洲坝工程建设而搬迁,后因三峡工程而再次搬迁,秉着按照原样搬迁、原样复建的
第 1 页 共 4 页
更多写作资料+微信:dawenge2014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基本原则,到 2023 年 12 月,秭归县又按照“ 原材料、原工艺、不改变文物原状、最小干预” 等原则,对屈原祠进行了迁建后的首次修缮保护。
“ 讲好屈原故事,是长江大保护的应有之义,是传承长江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促进民族融合的有效途径。 ” 在详细了解屈原祠建设情况后,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文国际频道制片人吕涛认为,屈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运用好屈原文化这张亮丽名片。 “ 讲好屈原故事、长江故事,既要面向国内,也要注重国际传播,结合不同国家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