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微信:dawenge2014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中国食品报/2024 年/11 月/14 日/第 002 版产经视点
滩羊养殖与非遗文化双轮驱动
盐窝镇走好“ 村强民富” 路
本报记者 刘天助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盐窝镇,这个曾因盐而兴盛的传统小镇,如今正以滩羊养殖和非遗文化双轮驱动,展现出乡村振兴的新活力。记者近期走访黄河口滩羊产业园,见证了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肉羊标准化养殖园区的养殖模式与生态创新。同时,盐窝镇还积极发展沿黄非遗文化资源集聚区,通过非遗项目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促进文化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努力向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向前迈进。
养殖模式更新 实现效益双丰收
“ 2023 年,我们镇的肉羊存栏量达到了 140 万只,年出栏量也突破了 300 万只,年交易额达到 67 亿元。全镇 66 个村的 1700 户群众都积极参与到肉羊养殖中,这项产业还带动了 3.2 万人的就业,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我们一步一个脚印,才有了今天的成绩。 ” 盐窝镇镇长李长伟介绍,目前,园区总规划面积达 1 万亩,计划总投资 28.6 亿元。核心区的肉羊标准化养殖基地占地 4200 亩,投资 5.7 亿元建设高标准羊舍 400 栋,并迁入 350 户散养户,是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肉羊标准化养殖园区,展现出盐窝镇在现代农业领域的强大实力。
为了进一步提升养殖效益,园区实施了牧光互补项目,采用现代化的养殖方式,建设了 100栋高标准养殖棚,棚顶配备光伏发电设施,下方则安装了粪污收集系统。这一创新措施不仅在经济效益上实现了提升,每年可产生 1200 万元的收益,还进一步增加了养殖密度,使得同面积的养殖棚能够带来更高的收益。同时,生态效益方面,园区集成配套雨污管网等设施设备,实现了雨污分排、粪污日产日清,降低了病亡率,减少了养殖气味,杜绝了面源污染,为全国肉羊标准化养殖提供了宝贵的示范样板。
“ 我们还与中国科学院西北院合作,培育雪花肉羊新品种,利用基因辅助的胚胎快速繁育技术,实施三元精准杂交,培育肉质好、生长快、产羔多、出肉多、抗逆强的自主新品种。该品种已完成农业农村部中试审核,年内将获批新品种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