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微信:dawenge2014
“试金石”系列№1276
2025年2月
★ 微信:dawenge2014 — 1 —
更多写作资料+微信:dawenge2014
目 录
1.黑龙江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扎实筑牢祖国北方安全屏障……………………………………………………1
2.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拓展各民族全方位嵌入实践路径………………………………………………3
3.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纵深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5
4.江苏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将“铸牢”主线贯穿对口支援协作全过程各方面……………………………7
5.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奋力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9
6.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
努力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11
— 4 — ★ 微信:dawenge2014
更多写作资料+微信:dawenge2014
聚焦主线,抓实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工作
全国民委主任会议交流发言材料汇编
(中国民族报,2025年1月20日)
扎实筑牢祖国北方安全屏障
黑龙江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黑龙江省是我国9个陆地边疆省区之一,有3000公里的边境线,承担着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职责使命。近年来,黑龙江省以“身在最北方、心向X中央”的ZZ忠诚,扎实推进兴边富民行动,祖国北方安全屏障更加坚实可靠。
坚持高位部署推动,把兴边富民行动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亲自调研谋划新时代兴边富民工作,制定实施工作方案,不断加大政策供给。强化工作任务落实。将兴边富民工作纳入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召开省委常委会、省委统战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全省兴边富民行动工作会议进行研究部署,确定重点任务,分解责任紧盯进度,推动落实。发展成效不断显现。边境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连续6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连续13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边境地区呈现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不断强化发展动力,推动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紧盯高质量发展“第一要务”,发挥边境地区区位、资源、生态等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萝北县成为国内最大的石墨精粉生产基地,黑河寒地试车量占全国80%以上。成功举办“民营企业进边疆·龙江行”大会,现场发布签约项目99个,签约金额391.8亿元。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沿边立体交通网络,9个边境机场通航运营,边境公路总里程达3.5万公里,“醉美龙江G331边防路”成为网红打卡路线。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以开放增动力,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中欧班列累计通行量突破3万列,对俄农业合作规模居全国首位。
大力增进民生福祉,积极营造凝心聚力强边稳边的人才发展环境。推进新
型城镇化建设。发挥中心城镇引人聚才兴业的作用,边境地区城镇化率达到
65.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强化人才支撑作用。实施青年志愿者助力兴边富民计划大学生支教团等项目,确保每个边境行政村都有1至2名大学
★ 微信:dawenge2014 — 1 —
更多写作资料+微信:dawenge2014
生。开展“组团式援边行动”,确保每个边境县都有一支专业援边工作队。培养高素质人才,支持高校与边境县开展合作办学。不断改善边境地区群众生活福祉。创新政策供给,加大边境发展政策支持力度,出台文件20余个。实施更有力的护边补助支持政策,进一步提升边境居民待遇,改善安居守边条件。
切实增强“五个认同”,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维护边疆稳定。强化宣传宣介。打造“点线面”结合的“铸牢”宣教矩阵,在边境地区累计宣讲2970场、受众达6.6万人次,举办“火红榴花向阳开”送文化下乡展演,建成49个“铸牢”教育实践基地。深入实施“三项计划”。抢抓黑龙江省文旅火爆“出圈”机遇,突出“融”的导向,实现边境旅游联动;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参与人次超过1.5万次;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打造饶河县欣民社区等一批互嵌式社区。提高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水平。开展“宪法边疆行”等普法宣传活动,在边境地区设立基层民族事务服务中心13个,引导各族群众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
— 2 — ★ 微信:dawenge2014
更多写作资料+微信:dawenge2014
拓展各民族全方位嵌入实践路径
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湖北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打造“知音湖北”文旅品牌,吸纳11万边疆地区各族群众到湖北安家落户,着力推动各族群众在城市社区、园区、景区“遇见”,积极拓展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坚持社区共建共治,推动城市民族工作向齐抓共管转变。将城市民族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统筹推进,实施“新湖北人”计划,实现各民族流动人口同等享受社保医疗、子女教育、户口迁移、社会救助政策。建设服务各
族群众“红色物业”、服务中心、站点960个以及“红石榴学堂”“红石榴广场”
1400余个,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4300余场次;建成社区商户联盟230余家,设立社区公益基金162只,先后为边疆地区流动人口协调租赁门店412个,落实临时性帮扶资金1100余万元,帮助657名边疆来鄂群众子女顺利入学。全省多民族家庭新增1.1万户。 城市民族工作由部门单打独斗向X委领导、 政府主导、社区共建共治、多方齐抓共管转变。
坚持园区共学共事,推动城市民族工作向全方位互嵌共融转变。发挥科教大省和“九省通衢”优势,实施56项“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77项“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探索建设各族青少年携手共学的教育园区和各族群众团结共事的工业园区。组织边疆地区青少年到湖北开展主题研学、夏令营等活动510批次,结对学生1.2万人。连续3年组织茶企业开展“送茶、送文化、送健康”边疆行,举办“长江三峡情中华一家亲”十省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主题活动。探索“政府引导+劳务协作”,与西部省区建立“两地四方”合作机制,开展“组团式市场化”就业援藏,定向开发岗位4000余个,开展技能培训1.1万余人次,帮助2.5万名边疆来鄂务工人员实现稳定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