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在2025年审计模型分析暨审计整改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在当前金融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监管环境持续趋严的大背景下,审计工作对于XX联社的稳健运营与长远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审计模型分析作为提升审计效能的关键手段,能够借助数据与技术洞察潜在风险;而审计整改则是将审计成果转化为实际管理提升的核心环节,关乎联社的合规经营与可持续发展。今天,我们召开2025年XX联社审计模型分析暨审计整改工作推进会,旨在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全力推动审计工作迈上新台阶,为联社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接下来,我就这两项重要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深化认知,把握审计工作关键意义
(一)契合行业监管趋势,严守合规底线。一是顺应监管政策导向。金融监管部门持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对金融机构的合规运营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资本充足率、风险管理到内部控制等多方面,都有着明确且细致的规定。XX联社作为地方金融的重要力量,必须紧跟监管步伐。通过强化审计模型分析,能够精准识别业务流程中与监管政策不符的潜在风险点,提前预警并整改。借助审计整改工作,确保每一项业务操作、每一个管理环节都符合监管要求,避免因违规而遭受处罚,维护联社的良好形象与运营资质。二是强化合规管理体系。合规管理是金融机构稳健运营的基石。审计工作如同“体检”,能够全面检测联社合规管理体系的运行状况。审计模型通过对海量业务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分析,发现合规管理中的漏洞与薄弱环节。例如,在信贷业务流程中,审计模型可对贷款审批权限、担保手续合规性等进行系统性审查。审计整改则是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治疗”,完善制度、优化流程、加强培训,使合规管理体系更加健全、高效,形成闭环管理,有效防范合规风险。三是提升合规文化氛围。合规文化建设是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审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也是对合规理念的传播与强化过程。审计模型分析结果的公开与解读,让员工直观了解到业务操作中的风险所在。审计整改工作中对违规行为的严肃处理与经验教训总结,能够起到警示作用。通过持续的审计与整改工作,在联社内部营造“人人讲合规、事事守规矩”的良好文化氛围,使合规意识深入人心,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准则。
(二)助力联社稳健运营,提升经营效益。一是优化风险管理效能。风险管理是金融机构经营的核心任务之一。审计模型分析能够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各类风险进行实时监测与精准评估。通过对信贷资产质量、资金流动性等关键指标的动态分析,提前发现风险隐患,为风险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审计整改则是针对已识别的风险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完善风险防控机制,降低风险损失,提高联社的风险管理水平,保障资产安全。二是提高经营管理效率。高效的经营管理是提升金融机构竞争力的关键。审计工作能够对联社的各项业务流程、管理环节进行全面审查。审计模型可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流程繁琐、职责不清等影响效率的问题。审计整改工作则通过精简流程、明确职责分工、优化资源配置等措施,提高业务办理速度与管理决策效率。例如,在财务管理中,通过审计整改优化财务审批流程,减少不必要的审批环节,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而提升整体经营管理效能。三是促进业务创新发展。在金融创新的浪潮中,审计工作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审计模型分析能够在创新业务推出前,对其潜在风险进行评估,确保创新业务符合监管要求与联社风险承受能力。在创新业务开展过程中,持续监测业务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审计整改工作则为业务创新提供保障,通过完善制度、加强培训,使员工能够更好地理解与执行创新业务,推动业务创新健康发展,为联社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提升经营效益。
(三)推动内部治理完善,增强发展动力。一是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金融机构稳健发展的基础。审计工作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对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的履职情况进行监督与评价。审计模型分析可通过对决策流程、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的数据监测,评估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审计整改工作则针对发现的问题,完善公司治理制度,明确各治理主体的职责权限,加强内部监督制衡,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保障联社决策的科学性与公正性。二是强化内部监督机制。内部监督是防范金融风险、保障合规经营的重要防线。审计工作是内部监督的核心手段,审计模型为内部监督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通过对业务数据的实时监控与分析,能够及时发现违规操作、风险隐患等问题。审计整改工作则是对内部监督发现问题的处理与反馈,通过严肃追究责任、完善制度流程等措施,强化内部监督的权威性与有效性,形成良好的内部监督生态,确保联社内部运营的规范有序。三是提升员工职业素养。员工是金融机构发展的核心力量,员工的职业素养直接影响着机构的发展水平。审计工作的开展与审计整改的推进,能够促使员工不断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审计模型分析结果的反馈,让员工了解到自身业务操作中的不足。审计整改过程中的培训与学习,帮助员工掌握最新的政策法规、业务知识与操作技能。通过持续的审计与整改工作,激励员工自我提升,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员工队伍,为联社的长远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二、剖析现状,正视审计工作现存问题
(一)审计模型应用不足。一是模型构建不够科学。部分审计模型在构建过程中,对业务需求的理解不够深入,未能充分考虑联社业务的复杂性与特殊性。数据选取不够精准,导致模型分析结果与实际业务情况存在偏差。模型算法设计不够优化,无法有效挖掘数据中的潜在价值,影响了审计模型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在构建信贷风险审计模型时,若对信用评估指标的选取不全面,未涵盖影响客户还款能力的关键因素,那么模型对信贷风险的评估结果就难以真实反映实际风险水平。二是数据质量有待提高。数据是审计模型的基础,数据质量直接影响模型分析结果。目前,联社内部数据存在数据不完整、不准确、不一致等问题。部分业务系统数据录入不规范,存在数据缺失、错误录入等情况。不同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标准不统一,导致数据整合困难,无法为审计模型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支持。例如,在客户信息管理中,由于不同部门对客户信息的记录标准不一致,使得审计模型在分析客户综合情况时,难以获取准确、完整的数据,影响了模型的分析效果。三是模型更新较为滞后。金融业务不断发展变化,新的业务模式、风险特征不断涌现。然而,部分审计模型未能及时跟进业务变化,更新不及时。模型的指标体系、算法规则等未能根据新的业务情况与监管要求进行调整,导致模型无法有效识别新的风险点,审计模型的时效性与适应性不足。在互联网金融业务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若审计模型未能及时纳入相关业务数据与风险指标,就难以对互联网金融业务的风险进行有效监测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