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认识无人机进化史
如果要评选21世纪改变战争规则的武器,无人机绝对榜上有名。这种不需要飞行员驾驶的“空中幽灵”,从最初被当成靶子打的陪练,一步步逆袭成为现代战场上的“金牌杀手”。无人机是一种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来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根据不同标准,无人机可以被划分为不同类型。按照应用领域,无人机可以分为军用无人机和民用无人机两大类。根据不同军事用途和作战任务,当代军用无人机又可以分为无人侦察机、无人战斗机、通信中继无人机以及电子对抗无人机等。
无人机的源起及早期运用
无人机的诞生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典型的“战争催生科技”的代表。一战期间,随着军用飞机在战场上使用频次的增多,飞机损失和飞行员伤亡也随之增加。那么,能否研制出一种飞机,既能够完成常规战机的作战任务,又不会造成飞行员伤亡呢?基于这个军事需求,军事界和航空界的一些先知先觉者便开始了无人驾驶飞机的探索和研制工作。
1914年,英国的卡德尔和皮切尔两位将军提出一项建议:研制一种由无线电操纵的小型无人驾驶飞机用于在敌方上空投掷炸弹。1917年3月,英国试飞了第一架由无线电操纵的无人驾驶飞机,由于发动机故障,这次试飞以失败告终。1927年,英国皇家飞机研究所研制出“喉”式单翼无人机并试飞成功。从此,无人机便正式告别试验阶段,成为一种可行的飞行方案。但此时的无人机尚不具备稳定飞行的能力,更不能执行作战任务,于是,研发人员在重新调整思路后最终将无人机用作“靶机”,即对空武器训练的标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无人机作为“靶机”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并完美地满足了对空武器的训练需求。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陆军将照相机安装在无人机上用于战场侦察,在此基础上诞生了世界上第一种实用型无人侦察机AN/USD-1。1962年,美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