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2012年广东公务员行测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
1.修为练达的人,经历了风雨坎坷之后,为人处世有了万事随缘的________,不再如少年那般张狂,也不像青年那么浮躁,更不容易大喜大悲。他们言谈文雅有序,举止淡定,活得自在快乐,本色自然。
A.感觉,从容
B.感悟,从容
C.感觉,宽容
D.感悟,宽容
2.格律诗除讲究平仄外,还________对仗。对仗就是结构相同、词性相同、词义相对的上句和下句组成对偶句,比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句。诵读这样的对偶句,应注意上下句的重音、节拍都要上下成对,以形成整齐优美、和谐悦耳的。
A.追求,目的
B.苛求,效果
C.讲究,目的
D.讲究,效果
3.很多时候,人们可以为一个陌路人的点滴帮助而感激不尽,却无视________的亲人的种种恩惠,将一切视之为________。
A.朝夕相处,理所当然
B.朝夕相处,自然而然
C.举案齐眉,自然而然
D.举案齐眉,理所当然
4.一个对翡翠珠宝毫无兴趣的人,纵使置身贪慕虚荣环境中,也无伤自身的尊严;醉心于读书学问的智者,不曾想与百万富翁交换钻戒股票;满足于田园生活的人,不会艳羡高官厚禄或耀眼头衔。面对________、永无宁日的外在世界,惟有在内在的追求中才能得到解脱,经过内省养心的修行功夫,达到________的安详境地。
A.千奇百怪,自得其乐
B.千奇百怪,自圆其说
C.千变万化,自圆其说
D.千变万化,自得其乐
5.我们崇尚丰衣足食,我们崇尚高品质生活,可是,我们鄙夷________,鄙夷靠着不正当途径得来的一切。惟有通过自己的双手和心智所获得的,我们才会________。
A.不劳而获,乐得其所
B.贪得无厌,其乐融融
C.贪得无厌,乐得其所
D.不劳而获,其乐融融
6.曾几何时,我们这些带着彩色的梦走进大学校园的________们却拥着青春,在被赋予“本科大学生”之称的壮丽岁月里,高喊着:平平淡淡才是真。许多人认为“与世无争,恬淡一生”便可无忧无虑的生存,颇有要把老庄的“无为”思想________之势。
A.无知少年,发扬光大
B.莘莘学子,发扬光大
C.无知少年,登峰造极
D.莘莘学子,登峰造极
7.每天这个女孩坐在小凳子上听着收音机里新闻、故事,她被喇叭里的人说的话迷住了,________,有时候她躲在一个角落,模仿着喇叭里的人说话的语调,那时候的她,脸上洋溢着一种美丽的________。
A.如梦似幻,神色
B.如火如荼,气质
C.如癫如狂,神情
D.如痴如醉,神采
8.一般人总是将人生的愉悦,________在外界的事务上,依附于世俗的认同上,百般看重地位、财产,以及待遇、名誉等东西,自己一旦失去这些,便是沉重的打击,常会________,其幸福和快乐的根基也随之毁灭,假如自己真是这样过生活,那么快乐离我们是想当遥远的,为什么要让别人来评价自己的快乐程度,把握好自己。
A.寄托,痛不欲生
B.寄托,痛彻心扉
C.专注,痛彻心扉
D.专注,痛不欲生
9.不要怕人说我们________,这正说明你还年轻,还充满活力。“成熟”是个吓人的词儿,也是个害人的词儿。成熟和幼稚是对一个人最大而无当、最不负责任、最没用的概括。那些庸人,绝不会有人说他们幼稚。不信,到哪天你被生活压得老气横秋,的时候,人们一定会说你成熟了,你就会知道“成熟”是个什么东西。
A.幼稚,老而弥坚
B.天真,暮气沉沉
C.幼稚,暮气沉沉
D.天真,老而弥坚
10.《江城子》是苏东坡的爱妾王朝云死后,有一天他梦见亡妾之后写的感怀诗。________真挚的深情,沉痛的生离死别,每读一次就更为其中的深情所感动。阴阳相隔,重逢只能期于梦中,苏东坡用了十年都舍弃不下的,是那种________的亲情。他受不了的不是没有了轰轰烈烈的爱情,而是失去了伴侣后孤单相吊的寂寞。
A.朴素,相濡以沫
B.客观,相敬如宾
C.客观,相濡以沫
D.朴素,相敬如宾
11.公众心目中的佛教寺院,往往是这样一幅图景:远离凡尘,香烟缭绕,晨钟暮鼓,清心寡欲。这也是必然,寺庙除了是出家人的清修之所,也承担着实现净化、安慰等宗教的心理和伦理功能。不过,这样的认知同样需要反省:我们是不是把从各种文化传奇、文学作品中汲取来的认识,当成了一种普遍的想象,强加给了现代社会中的寺院?毕竟,武当不一定有狂道,青城不一定有隐侠,金庸笔下连扫地僧都高深莫测的少林寺,也从来就不曾在现实生活中存在过。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社会想象对佛教寺院发展起到了特殊的作用。
B.要正视现代社会中的寺院,就要抛开对寺院的固有认识。
C.佛教寺院承担着实现净化、安慰等宗教的心理和伦理功能。
D.想象中的寺院不曾在现实生活中存在过。
12.中美两国文化不同,但人性是相通的,因此,能打动中国人的维吾尔族老妈妈阿里帕和乡村女教师李灵,也一定能打动美国人。但一个中国的成功人士,却未必能打动美国人,因为美国这个自由资本主义社会里的成功者太多了。事实上,美国尽管和中国的文化不同,价值观和ZZ制度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无论美国民众还是中国民众,各自认同的能代表自己的人物,一定是那些能增进民众福祉的人,而不可能只是那些竞争性社会里的成功者。
这段文字主要谈论:
A.竞争性社会里的成功者是不能打动美国人的。
B.能打动中国人的人物,也一定能打动美国人。
C.尽管中、美两国的文化不同,价值观和ZZ制度不同,但人性是相通的。
D.无论美国民众还是中国民众,各自认同的人物,一定是那些能增进民众福祉的人。
13.有人说,中国的养生领域现在几乎就是个空白,这话没错。但正因为这一领域缺乏标准的行业规范,才需要有关部门更加关注,才需要更专业的指导,才需要更为严格的监管。但从张悟本们前赴后继层出不穷的局面看,我们的有关部门似乎放松了对这一领域的监督与管理,而是听之任之,只要不被媒体曝光,那么管你是真中医还是伪中医,管你是小学毕业还是大学毕业,管你学历与资历有没有造假,都可以不闻不问。监管标准的缺失以及监管力度上的虚张声势,显然促成了越来越多的张悟本式的人物加入到养生领域之中,因为通过前几个例子,有些人足以感受到,这一领域的监管制度与规则不过是农夫田间的稻草人,徒有一个吓人的外表,明显缺乏威慑效仿者的功能。
这段文字主要谈论:
A.中国的养生领域缺乏标准的行业规范。
B.对于中国养生领域的监管缺乏威慑功能。
C.监管标准的缺失以及监管力度的虚张声势,是养生领域发展混乱的重要原因。
D.媒体的曝光是对威慑养生领域“伪权威”的重要武器。
14.网络视觉设计作为一种特殊媒介的视觉传达设计,在具有平面设计一般特征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的设计特征。网络视觉设计应始终围绕“信息传达”这一主题来开展。根本上来讲它是一种以功能性为主的设计。新闻作品在选择视觉元素时应充分考虑与作品内容主题的相关性,确保主题和视觉信息的一致性。一致性体现在网页主色调的选择、标题文字字体的选择、主题图片的确定、背景风格的选择以及版面布局的确定。和其他商业网站不同,考虑到新闻网站相对特殊的性质,不管是新闻专题、新闻评论还是新闻专栏,在确定视觉风格时都应该考虑到和整个新闻网站风格的一致性。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新闻类网站设计应始终围绕“信息传达”这一主题来开展。
B.新闻网站根本上来讲它是一种以功能性为主的设计。
C.新闻类网站的新闻作品要确保主题和视觉信息的一致性。
D.新闻作品的网络视觉设计是新闻类网站的关键。
15.《春天里》和《老男孩》持续升温的热度,其本质原因并不在于作品过硬的质量,而在于这两部作品将视线对准了一直被忽略、被忽悠的人群。底层民众通过文艺发声,已经很久没有形成过这样的反响,假设每年有几十种、几百种这样的作品出来,国内的文艺土地也不至于这么贫瘠,我们也不必忍受那些大而无当、空洞无味的作品。被学院派把持的文艺界和娱乐圈,虽然经受了超级女声等草根选秀节目的冲击,但影、视、歌的创作,仍然是属于少数具有娱乐话语权的精英,《春天里》和《老男孩》的流行,见证了民间创作的蓬勃力量,这种力量如果不被压制,得以广泛地爆发出来,它的未来会完全超乎我们想象。
这段文字主要谈论:
A.文艺作品能否深入人心,关键不在于作品的质量是否过硬,而在于是否将视线对准的了正确的人群。
B.被学院派把持的文艺界和娱乐圈压制了民间创作的发展。
C.民间创作的蓬勃力量若得以爆发,它的未来会完全超乎我们想象。
D.少数具有娱乐话语权的精英是那些大而无当、空洞无味作品的罪魁。
16.艺术家的艺术修养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艺术作品的格调高低。中国古代的画论就强调把“技而进乎道”、“艺而进乎道”作为最高追求目标。“道”即是人生修养的境界,对道的修悟程度高下则反映了人品的高下。人品的问题反映在绘画中便有“气韵不可学”、“气韵必在生知”等说法。人品不完全是天生的,后天的修养决定着它的涵养和发展。所以在人品上每个人不是消极被动的,而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人品。故《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中国古代画论也一再强调画品系乎人品,人品高则画品高,人品卑则画品卑。所谓“人品不高用墨无法”。明·李日华《紫桃轩杂缀》,“笔墨亦由人品为高下。”清·方薰《山静居画论》,学问与品性的修养对于艺术家特别重要。所谓“读书最上乘,养气亦有以气充可意造,学力久相倚。”“养气”即思想品性方面的修养。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人品上的表现对艺术作品格调影响十分显著。
B.中国古代画家非常注重人品的修养,即所谓“技而进乎道”、“艺而进乎道”。
C.艺术家的艺术修养还包括“道”的修养,即人生修养的境界。
D.中国画论体系实际是“文人画”体系,更注重人品修养在审美中的价值。
17.阿基米德在《论平面图形的平衡》一书中最早提出了杠杆原理。他首先把杠杆实际应用中的一些经验知识当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