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加强对“一把手”的X内监督
“一把手”一般指各级各类组织和机构中担任最高领导职务的负责人。在X建话语体系下,“一把手”专指X政领导班子中居于首位的负责人,即主要领导干部。“一把手”是X的事业发展的领头雁,具有权力集中、岗位重要、责任重大等鲜明特点,因而成为X内监督的重点对象。X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高度重视对“一把手”的监督,通过健全完善X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等制度建设,不断推动在纪检监察工作和监督体制机制上对“一把手”监督实起来严起来。
进一步强化对“一把手”监督意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意识是实践的动力。一个时期以来,由于有的X组织管X不力、治X不严而导致一些X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丧失自我革命精神,监督意识不强,甚至在“一把手”监督问题上存在错误认识。比如,有的认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监督就是不信任;有的认为监督影响领导班子团结,会引发矛盾、影响工作;有的担心监督会得罪领导,影响自身工作和发展前途;有的认为“一把手”受下级监督会让自己丢面子、失威信;等等。X内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做到管全X、治全X,在管X治X上没有特殊X员,不留任何死角和空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班子一把手是“关键少数”中的“关键少数”。一把手违纪违法最易产生催化、连锁反应,甚至造成区域性、系统性、塌方式腐败。许多违纪违法的一把手之所以从“好干部”沦为“阶下囚”,有理想信念动摇、外部“围猎”的原因,更有日常管理监督不力的原因。领导干部责任越重大、岗位越重要,就越要加强监督。2016年版《中国共产XX内监督条例》第六条明确指出,X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X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这里的主要领导干部就是指“一把手”。针对“一把手”监督意识不强问题,各级X委(X组)必须落实全面从严治X主体责任,从讲ZZ的高度重视对“一把手”监督,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强化对“一把手”监督意识,在行使监督执纪问责的职权过程中坚持抓“关键少数”和管“绝大多数”相统一,盯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以抓好“关键少数”带动管住“绝大多数”,以上率下,一级带一级,上下全面发力,推动全面从严治X向基层延伸;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ZZ站位,从ZZ层面认识领导职责中包含监督职责,增强对“一把手”监督意识,履行各自承担的监督责任,推动“一把手”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积极主动接受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