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可穿戴设备走向智能化
随着人类进入到智能时代,计算设备已成为人类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技术进步持续解放人类的大脑和双手,让计算智能设备更无感地融入我们的经济生活,是新设备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将智能设备穿戴在人的身上,成为一种可行的方案,这就是智能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源于20世纪70年代,Pulsar手表的出现标志着第一款计算器手表的诞生。之后,可穿戴设备不断演化,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计算平台。
智能可穿戴设备是指可以直接穿戴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饰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智能设备,它是基于人体自然能力或环境能力,通过内置传感器、无线通信、集成芯片、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实现用户信息交互、人体健康监测、智能问答及生活娱乐等功能的智能设备。2007年之前,可穿戴设备主要侧重于信息交互与离线计算,2007年可穿戴设备开始与大健康领域紧密融合,并侧重于健康信息收集与分析,智能穿戴由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期。2023年开始,随着可穿戴设备与AI、大语言模型等深度融合,可穿戴设备成为新一代计算平台的有力竞争者,甚至有人大胆推测,在未来的十年内,可穿戴设备将取代手机,成为一种现象级的产品。
人工智能与可穿戴设备的结合
可穿戴设备与AI、大语言模型等深度融合,是可穿戴设备的一种必然趋势。
从可穿戴设备行业来看,经过前些年的快速增长,近几年已进入平稳阶段,需要新的产品以及新的技术赋能使其进入到新增长阶段。根据互联网数据中心(IDC)的数据,2021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达到5.34亿台,同比增长20%,达到历史峰值。之后,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一直徘徊,不复有之前迅猛增长的态势:2022年首次下降,仅为4.92亿台,2023年虽较上年有所增长,但仍未达到2021年的峰值。2024年,在人工智能赋能下,全球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继续保持增长。
分类别看,耳饰类可穿戴设备产品占比最大,占比超过六成,且通过与AI的融合(如翻译功能的融入),成为2024年增长的主力;智能手表由于缺乏与AI的深度融合产品,在2024年首次出现同比下降。而数年前因元宇宙而大热的VR/AR头显表现不尽如人意,2024年虽有所增长,但其出货量仍无大幅增长。在这种背景下,可穿戴设备仍需要持续创新,以获得第二增长曲线,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与近年来大火的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进行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