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dawenge2014
甘肃日报/2024 年/12 月/4 日/第 007 版人物
心向暖阳 追“ 光” 而行
——记“ 全国模范退役军人” 张保华
新甘肃· 甘肃日报记者 顾丽娟
19 岁,一次部队外训时,张保华的视力因故下降至 0.02,军旅生涯戛然而止。
眼睛几乎看不见,给他的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出行、工作,甚至在饭桌前夹菜都有困难。
命运关闭了天窗,他却点亮了心灯。
四十余年来,无论是在企业工作,还是自己创业,张保华都凭借惊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干一行,干好一行。同时,他始终热心公益,心系困难群众,将自己的伤残抚恤金全部捐给贫困山区孩子;将艰苦创业获得的收益用于帮助困难群体;成立爱国拥军促进会,帮助 230 余名退役军人实现再就业,被授予“ 全国模范退役军人”“ 全国最美退役军人” 等诸多荣誉称号。
如今,张保华已年过花甲,视力从当初的 0.02 降到了 0.01,只能靠记忆走路,但他依然奔波在公司和促进会之间,忙忙碌碌。他总说: “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老X员,帮助别人,比我自己挣钱更让我开心。”
一次野营拉练意外,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初见张保华,双眼近乎失明的他正摸索着前行,一步一挪,走得很慢。瘦削的身材,打理得
一丝不乱的头发,让整个人显得精神又干练⋯⋯
在庆阳市爱国拥军促进会干净简洁的办公室里,张保华向我们讲起了他的经历——
听那些故事,更像是听一场震撼人心的报告会,总是让人热泪盈眶。
“ 受庆阳红色文化的熏陶,我从小喜欢看英雄人物传记和战斗电影,非常向往部队生活。” 1979 年 10 月,年仅 16 岁的张保华参军入伍,从无线电兵到汽车兵,不论在哪个岗位,他都干得有模有样。
1982 年,一次外训野营拉练,改变了张保华的一生。
“ 谁能想到,从那以后我竟然就看不见了。” 回想起意外发生时的情形,张保华沉默良久。“ 当时我负责运输部队非常重要的演习弹炮,特别怕发生意外,就守在车旁寸步不离。” 当
晚,张保华和衣躺在车边的草丛里过夜,导致着凉发烧。
第二天,张保华感觉头晕目眩,但“ 想着是感冒,挺挺就过去了”。仍然跟随队伍进行拉练。第三天,发烧到 41 摄氏度,“ 吃了两片退烧药,头疼得厉害,眼睛也有些看不清楚。” 但张
保华依旧没有向部队报告,为了集体荣誉,他硬着头皮坚持完成了 6 天的野外拉练。
这时,张保华的视力突然下降至 0.02,只能模糊地看到一点残影。
“ 经过专家会诊,确诊是高烧导致的视神经萎缩,由于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视力已经无法恢复。” 这对于当时仅有 19 岁的张保华,打击太大了。
“ 眼睛突然就看不见了,甚至父母在跟前都看不清楚,这让父母多伤心啊,在医院疗养的半
年多时间,我心里难过得要命,经常胡思乱想,甚至产生过轻生的念头。”
“ 部队一直想方设法为我治疗、协调安置单位,战友也都陪着我、宽慰我,他们的鼓励让我
有了振作起来的勇气和信心。” 张保华说。
1983 年 12 月,20 岁的张保华被认定为三级革命伤残军人,转业回到老家庆阳,开始在市邮
电局工作。
无论在哪个岗位上,他都付出百倍努力
第 1 页 共 4 页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dawenge2014
入职后,张保华没有向单位报告眼睛的情况,他被安排到邮递一线,为农村学校、农户投递
报纸。
为了做好这份工作,张保华想了很多办法。看不清投递地址,他就让父亲用毛笔将投递地址写在桌面一样大的牛皮纸上,一个个核对;不熟悉线路,他让同批退役的战友带着他一个村一个村地熟悉⋯⋯尽管如此,别人一个小时能完成的工作,张保华要五六个小时才能完成。
“ 总想着自己能克服困难,但做好真的很难。”
有好几次,在投递途中,张保华连人带车翻进了沟里。
但倔强的他,从未向任何人说起此事。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