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滁州日报/2025 年/1 月/13 日/第 004 版
市七届人大五次会议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特别报道
关于滁州市 2024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 2025
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摘要)
——2025 年 1 月 12 日在滁州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 2024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 2025 年计划草案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过去的一年,是新中国成立 75 周年,也是实现“ 十四五” 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X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锚定“ 六个新作为”“ 六个走在前” 目标要求,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强化政策组合效应,聚力稳实体、扩内需、强产业、兜底线,迎难而上、奋发进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巩固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较好完成市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聚力助企纾困,发展根基不断夯实
政策效应持续释放。认真落实中央一揽子存量和增量政策以及全省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
态势 30 条等举措,分地区、分领域、分行业推动解决基层和企业困难问题。
金融服务优化提升。加快发展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 五大金融”,持续完善融资对接、风险补偿等服务机制。全市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突破 4900 亿元、5100 亿元,分别居全省第 5、第 4 位,人民币余额存贷比 105%、居全省第 2 位。
为企服务走深走实。深入实施“ 遍访企业、助企纾困”“ 深入联企、深度助企”“ 优环境、增动能” 等活动,定期走访企业并组织召开企业家早餐会、座谈会。实现企业诉求“ 一口” 收办、闭环办理,收集企业诉求 4800 余件,办结率 100%、满意率达 99%以上。
(二)聚力扩量增效,内需潜力加速释放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坚持招大引强“ 一号工程”,持续打好招商引资季度攻势,创新开展县(市、区) 、园区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开工专场活动 7 场。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 442 个,其中 30 亿元以上项目 11 个。惠科电子纸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滁州。
项目建设提速提效。深入开展“ 七未” 项目集中攻坚行动,扎实推进“ 四个一” 包保推进机制和周六要素会商制度。全年亿元以上项目新开工、新竣工、新投产分别达 427 个、310 个、334个。
有效投入持续扩大。深入实施“ 有效投资安徽行” 活动,投资工作连续五年获省政府表彰激励。技改投资、民间投资增速长期位居全省前列。
消费市场逐步恢复。深入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开展“ 乐享亭城” 系列促消费活动 350 余场,发放消费券及补贴资金 3.2 亿元, 累计拉动消费超 50 亿元。 琅琊山成功创建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小岗村获评世界最佳旅游乡村。全市接待游客 4096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397 亿元。
(三)聚力创新驱动,科创能力持续增强
第 1 页 共 4 页

创新体系日益健全。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达 92.8 亿元、同比增长 15.5%,分别居全省第 3、第 4 位。
科技成果高效转化。深化与大学大院大所合作,工大智谷协同创新中心正式运营。新增省科
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 4 家,居全省第 2 位。
人才资源加速集聚。深入实施新时代“ 满天星人才计划”,挂牌星耀长三角(上海虹桥)人才会客厅,新引进高端人才项目 84 个。开展“ 招才引智高校行”“ 千企百校行”,连续 3 年获评“ 中国最佳引才城市”。
(四)聚力向新向质,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新兴产业不断壮大。优化调整“ 8+3” 新兴产业链“ 链长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企业 11 家、总数达 58 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