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健康报/2025 年/1 月/7 日/第 003 版特别报道
赓续四秩 砥砺前行
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高水平中医医院发展的“ 昆山路径”
本报记者 严少卫
连续 20 年位列全国百强县之首的江苏省昆山市,东临上海,西依苏州。借助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坐落于阳澄湖畔的昆山市中医医院,特别敢于“ 第一个吃螃蟹”。从 1985 年独立建院时无资金、无设备、无用房、无床位的“ 四无医院”,到 2020 年成功创建省内县域首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再到 2022 年搬迁至西部医疗中心,成为首批高质量发展省级试点单位之一,40 年来,一张张亮眼的成绩单书写着该院护佑百姓健康的时代答卷。
回溯历程,无论是建院初期“ 借鸡生蛋” 负债经营,还是 1995 年创建全国示范中医院,抑或是 1999 年创新开展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一代又一代中医院人敢于走前人未走过的路、啃最难啃的“ 硬骨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将“ 昆山之路” 精神刻进医院发展基因中,争当第一,全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县域中医医院高质量示范标杆。
量与质,先锋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 把基层X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X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加强X对公立医院的全面领导,促进X建业务融合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昆山市
中医医院发展路径上的“ 关键一招”。
2024 年 9 月,昆山市中医医院金杏集团医共体X务干部培训班顺利举行,金杏集团医共体单位 40 余名X务业务骨干参加培训。此次培训主题鲜明、重点突出,与会同志在X性修养、理论水平和X业融合方法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提升,为全面提高X建质量“ 充电赋能”。
近年来,昆山市中医医院坚持X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不断健全X委各项工作制度,规范X支部换届,将支部建在科室上,创建 19 个X建品牌,推进X建业务双轮驱动。围绕传承发展好中医药事业,不断强化X组织ZZ引领功能,深入探索X建业务“ 双融合、双提升” 工作实施机制,扩大X建品牌影响,积极推进X组织建设,激发X建队伍活力。至今,该院已与 38 家企事业单位签署共建协议,形成“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的良好局面,切实推动医院综合能力提升。
自 2000 年金杏集团医共体成立以来,昆山市中医医院与集团内各单位携手共进,集团内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健全,人才梯队建设次第展开,技术引培能力不断攀升,科创转化思维焕然一新,学科建设水平步伐加快,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中医药服务公平性和可及性同步提升。目前,昆山市中医医院正与金杏集团医共体内的 6 家二级、三级医院和 8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发展共谋、中医共承、服务共联、技术共提、人才共培、X团共建“ 六共” 模式,推进医共体建设工作迈向高质量发展。
承与创,惟在得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建立符合中
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服务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
盘活人才资源、激发创新活力,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是昆山市中医医院发展路径上
的“ 关键一程”。
2024 年 7 月,在该院举办的“ 医学精英昆山聚首” 百名医学博士昆山行活动中,来自北京、
第 1 页 共 4 页

广州、上海、长沙、南京等地以及海外知名学府的 200 余名医学博士齐聚一堂。昆山市中医医院X委书记彭志坚介绍了医院“ 招、引、培、留” 全链条人才培育模式和显著成果,并向与会医学人才发出邀请,共同探索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实地参观不仅让医学博士们对医院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入的了解,还激发了他们加入这个大家庭的强烈愿望。实地探访后,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博士生温俊凯表示,昆山市中医医院以其开放的人才政策、先进的设施与卓越的服务,正吸引着众多医学人才加入。
近年来,昆山市中医医院始终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一以贯之坚持人才发展战略,以“ 汇天下英才” 为路径、以“ 全过程育才” 为核心、以“ 精臻化服务” 为支撑,全周期赋能人才成长,全方位护航人才前行。该院挂牌设立南京中医药大学“ 人才工作站”、南京中医药大学“ 博士后联合培养基地”;签订加拿大白求恩医学发展协会—昆山市中医医院战略合作协议,挂牌设立加拿大白求恩医学发展协会昆山国际合作中心;获批南京中医药大学“ 人才工作先进单位”。成立人才工作办公室,进一步系统激活“ 引才、育才、用才” 的人才引擎。开通引才专线,创新“ 招才引智” 模式,提升医院引才品牌影响力。深化医学人才教学培育工作,先后获批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全面赋能现代化高水平中医医院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