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贵州法治报/2025 年/3 月/5 日/第 008 版消防
让雷锋精神在乌蒙大地熠熠生辉
——记第九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毕节市消防救援支队
记者 喻玉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毕节,位于贵州西北部,乌蒙山腹地,在这块约 2.69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红色革命内涵落地、扎根、发展,其中象征奉献的雷锋精神更是熠熠生辉。
2024 年 3 月,毕节市消防救援支队作为全省唯一入选的集体,被中宣部命名为第九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这背后,是“ 蓝焰黔行· 两红爱民” 志愿服务行动的不断深入、拓展,亦是雷锋精神的传承、发展。
2024 年以来,毕节市 11 支志愿服务队累计结对帮扶 150 余户困难群众,为群众送水超 5 吨,
捐赠生活物资近 30 吨,捐款物 4 万余元,帮助 6 万余名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
如今,在乌蒙大地上,雷锋精神闪闪发光。这支被誉为“ 最美逆行者” 的队伍,用忠诚和奉献诠释着新时代雷锋精神的内涵,让“ 火焰蓝” 成为人民群众心中最温暖的颜色。
萌芽:战冰斗雪 保障民生
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
2008 年 1 月中旬,呵气成霜,天寒地冻,50 年一遇的凝冻让毕节变了模样。
公路结冰,电杆坍塌,用水困难⋯⋯灾情就是号令,时间就是生命。一场紧急驰援行动迅速展开,毕节市消防救援队伍闻令而动,日夜兼程,积极投入到铲雪除冰、恢复电力、疏导交通、救助群众、排除险情、护送燃油、义务送水中去。
争分夺秒救群众于危难,白雪皑皑中,总能看到那抹身影。
那时,高海拔的黔西受灾尤为严重,凝冻造成物资流通主动脉断绝,县城燃油即将耗尽,从
贵阳运输燃油迫在眉睫。
当时,黔西县(现为黔西市)消防救援大队的方勇听到这个消息,义无反顾踏上护油征途。
“ 队伍车辆全是自重 8 吨以上的重车,道路上凝冰厚达 5 厘米,稍有不慎便会发生事故,行驶每一米,我们都异常小心,因为知道这批燃油对于县城的重要性。 ” 方勇回忆起那时的情况,双手忍不住握成了拳头。
战冰雪,保民生,最终历时 10 小时,方勇一行将 155 吨油料安全运达黔西。刚完成护送任务的他们来不及休息,第二天又投身到一起重大交通事故的抢险救援之中。
一辆大客车翻下悬崖,被石头卡在公路旁 8 米深的低洼处,发生二次侧翻的危险极大,毕节
市消防救援人员马不停蹄地前往处置。
“ 好疼啊,救救我⋯⋯” 到达现场后,一阵微弱的呼救声,引起了消防救援人员的注意。只见一名女乘客横卧在车头正下方,身体被变形车辆卡住,手、脚分别被压在泥土中,由于伤痛和天气寒冷,不断发出呻吟声,场景触目惊心。
救援刻不容缓!连日凝冻致使地面湿滑, 难以站立, 消防救援人员在几乎和地面垂直的崖壁上,刨开一个小坑用于站立,利用铁铤、铁锹挖掘被困人员四周泥土。随着救援深入,可以利用的空间愈发狭小,铁锹施展不开,又换上腰斧继续奋战。
零下 2 摄氏度,消防救援人员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赛跑,花费整整 4 个小时,相继救出被困人员。
“ 为保障民生,除了日常救援,大家还积极参与撒盐除雪、修电缆、送物资等,全心全意为
第 1 页 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