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益阳日报/2025 年/1 月/2 日/第 001 版
水碧山青生态美 树茂林秀引人醉
——2024 年全市林长制工作综述
益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卢静 通讯员 郭鸣球
护绿与兴业并进,生态与发展并重,以“ 林长制” 促“ 林长治” ,一刻不松守红线⋯ ⋯ 2024 年,我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念,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要求,紧紧围绕“ 绿色益阳” 建设这个总目标,积极有序地推动林长制工作落地落实,为实现“ 绿水青山新画卷,金山银山新地标” 作出了重要贡献。
深耕“ 林长制” 生态底色愈发亮眼
在安化县柘溪镇一家加工黄精的企业里,工人们各司其职,蒸晒黄精、制作黄精茶、包装黄精丸,干得热火朝天。黄精产业的发展,正是当地依靠“ 林长+黄精产业” 工作机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的产物。
安化县创新建立“ 林长+黄精产业” 工作机制,以林长制为抓手,精准发力,深化林业改革,着力打造“ 安化黄精” 品牌,全面推进以黄精为核心的林下经济,促进现代林业高质量发展。
2024 年,县级林长专题研究部署 “ 林长+黄精产业” 5 次,林长巡林化解涉黄精产业发展问题 190个,新增林下种植黄精面积 3 万亩。全县现有省级林业龙头企业 3 家、省级以上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1 家、省级以上林业专业合作示范社 7 家,黄精种植面积达 15 万亩,年产黄精及黄精制品 2 万吨,综
合产值达 32 亿元。
大通湖,是洞庭湖的“ 锅底” ,有入湖口 38 个,流域面积 1025 平方公里。极其特殊的地理因素,使得大通湖水体自然交换不易、水生态平衡脆弱。近年来,大通湖区积极探索“ 林长+水草” 工作机制,建设了湖南省水生植物科普基地,结合湖岸绿色长廊、水乡花海、湿地科普宣教馆等景点,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观光、休闲健身康养等产业,既展示了大通湖区丰富的物产资源,又增强了城市的文化影响力和旅游吸引力,为乡村振兴打造了新的“ 绿色引擎”。
如今,大通湖区成功打造全国水草供应基地,已培育 100 多个品种,为全国各大湖泊治理提供了优质水草种苗和技术方案输出,水草年销售额达 2000 万元,亩均年收入 8000 元,高于养鱼时的亩均年收入 300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