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延安日报/2025 年/1 月/3 日/第 003 版绿色延安
不负绿水青山 写好生态答卷
——2024 年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综述
记者 郑鹏
生态兴则文明兴。进入新时代,生态文明发展已经成为一道必答题。
翻开我市今年生态环境交出的“ 成绩单”,数据给出最有力的回答:2024 年,延安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 339 天;全市国控、省控和市控出境断面Ⅰ~Ⅲ类水质占比均为 100%;土壤环境质量总体安全稳定⋯⋯一组组数据的背后,是我市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大ZZ任务加力推动的成果。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湛蓝的天、清澈的水、清新的空气,不仅让延安市民感受到生态之美,也是我市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好例证。“ 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成为延安生态环境人的使命。
2024 年,延安严格落实“ 气七条” 管控措施、“ 75311” 指挥调度和冲刺月应急值守机制,印发《2024 年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工作任务清单》 ,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夯实工作任务,分时段、分区域开展冬春季大气污染治理、春夏季扬尘污染管控、夏秋季臭氧污染防治,不断强化重点领域治理,持续抓好建筑工地“ 六个百分百” 扬尘治理措施落实,紧盯燃杂燃非与禁燃禁放管控,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深入推进重点企业有机废气回收治理。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2024 年,全市环境空气成功增优 11 天、保良 15 天。延安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 339 天,同比增长 16 天。
延河的水越来越清,岸边也越来越美,让延河水清岸绿的“ 秘密”,正是我市在水环境治理上的持续发力。
过去的一年,我市坚持水污染治理专班“ 周调度、月评价” 推进机制,强化“ 一断一策” 精准治水,分流域分重点持续开展入河排口规范化整治,溯源率达 100%,整治率达 97%,重新修订水污染补偿实施办法,流域水污染防治精细化管理水平有效提高,黄河饮水工程水源地划定实施,南沟门水库规范化建设全面完成,县级及以上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和“ 千吨万人” 乡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