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曲靖日报/2025 年/3 月/19 日/第 005 版师宗新闻
花开锦绣地 文旅绘新篇
——师宗县文旅融合发展综述
本报特约记者 赵文东
这里既有 900 平方公里湿热河谷槽区孕育的丰饶物产,又有大自然精心雕琢的奇峰异洞;这里既是“ 楹联之乡”,也是“ 帝师故里” ⋯ ⋯ 成功创建第七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后,师宗这座滇东小城正以花为媒、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
生态筑基 花海里的绿色革命
师宗的生态觉醒始于对“ 伤痕” 的治愈。在雄壁镇雨柱村,昔日的矿坑经过土壤改良、植被恢复,化身为面积达 3700 亩的桃林。通过深入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治理,雨柱村走上了绿色发展的“ 快车道”,有效带动脱贫户实现增收。“ 矿山变花海” 正是师宗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缩影。师宗县通过实施“ 全域增绿” 计划,森林覆盖率提升至 49.22%,空气质量优良率达 100%,第七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 金字招牌” 越擦越亮。
在菌子山山顶,1.8 万亩野生杜鹃群落用年轮镌刻生态文明的密码。这些穿越千年时光的古老植株,既是第四纪冰期的孑遗生物,更是师宗县践行“ 两山” 理念的生态地标。通过建立生态监测系统、实施植被修复工程、划定核心保护区等举措,菌子山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旅游开发深度融合,负氧离子浓度常年保持在每立方厘米 8000 个以上,成为全国罕有的“ 天然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