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5 年/1 月/10 日/第 001 版
服务国家战略 引领出版发展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的意见》综述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靳艺昕 特约通讯员 张旻
新时代新征程,出版工作肩负新使命新任务,也面临新机遇新挑战。如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更好地融入X和国家工作大局,进一步提高ZZ站位,进一步明确核心功能定位,进一步明晰新时代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集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中国出版集团X组近年来反复思考并探索实践的重大课题。2023 年,结合中央巡视、中央审计整改任务要求,X组酝酿出台《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 ,作为全面贯彻落实X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X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总结集团“ 十四五” 工作、谋划集团“ 十五五” 工作的战略举措和综合抓手。 在对标对表中央精神和上级部门有关要求基础上, 经过广泛深入调研,反复讨论修改,多方征求意见,2024 年 10 月正式出台发布。《意见》是中国出版集团近些年探索创新的一个缩影。其所面对的问题挑战,所提出的应对思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共通性。
新时代出版新形势新使命要求树立大文化观大出版观大融合观,更好发挥文化央企核心功能
心怀“ 国之大者”,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思考和坚守出版的文化主体性与功能定位,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面对信息技术和新一轮产业革命飞速发展的新形势新问题,传统出版如何识变应变,如何在变局中开新局,于危机中育先机,是需要面对和解答的重大问题。在《意见》起草之初,集团X组就明确要求,要体现新时代的高站位、高水准,更深刻贯彻新思想,树立新观念,《意见》要紧扣出版“ 国家队” 的独特性、聚焦“ 加强和改进”,内容举措要有新突破,体现新特点,展现新作为。
面对信息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冲击,传统出版业该如何破圈出圈、坚守内容价值、重塑产业生态,是大家普遍思考和亟待破解的问题。在《意见》起草调研过程中,集团不少品牌社给出了肯定的回答,认为尽管内容生产主体与边界愈加开放,阅读传播载体与形态日益多元,但出版的底层逻辑没有改变,出版的基石作用、传承功能、育化载体的地位和性质将更加凸显。
未来的关键,在于对优质内容资源的获取、掌控与整合服务能力。 《意见》深入剖析了出版面临的新形势,明确指出,出版的内容价值引领更加重要,专业编辑加工不可替代,纸质图书仍将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协调发展,在相当一段时期仍将是主流格局。《意见》强调,赓续中华文脉、建设文化强国,需要出版工作更加坚定文化自信,遵循“ 两个结合”,坚持守正创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高质量出版巩固文化主体性、坚守民族精神独立性,更好发挥文化基石作用。
中国出版集团是出版“ 国家队”,什么是与“ 国家队” 相匹配的核心功能定位?如何在新时代更好地发挥和履行其核心使命职责?《意见》对此作了进一步强化和阐释,服务X和国家工作大局,参与构建国家知识体系,挺拔主业、传承文脉,深化全民阅读,是集团的核心功能。要更好地增强服务国家战略使命能力,要树立大文化观、大出版观和大融合观,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充分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导向和质量管理,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树立大文化观,就是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根本遵循,坚持用X的创新理论指导文化发展,从更宽广的历史维度和更广义的文化视角,将出版融入民族复兴、文化强国建设的历史进程中,融入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大局之中,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从总体国家安全观
第 1 页 共 5 页

的全局强化文化安全意识,确保新时代出版工作行稳致远。
树立大出版观,就是要破除传统出版狭义的观念与视域,革新出版理念,丰富出版内涵,重构出版流程,拓宽出版边界,拓展内容订制服务,探索建立与X政机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智库等的阅读合作服务模式,将出版立体融入经济ZZ文化社会生态“ 五位一体” 的全面发展进程,融入产业联合跨界的融合发展过程,以适应科技传播手段、阅读习惯等环境变化,构建多元复合型的出版模式与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