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平凉日报/2025 年/5 月/29 日/第 001 版
一城文明风

满目幸福景
——平凉市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赵育娴
5 月 23 日,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公布,崇信县荣获“ 全国文明县级城市” 称号。与此同时,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平凉分公司、平凉市第一中学、华亭市朱家坡村等一批集体也分别被命名为全国文明村镇、单位、家庭、校园,文明之风劲吹平凉大地。
荣誉的获得,不仅是对平凉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肯定,更是文明城市创建的生动写照。
走在干净整洁的城市街头,道路通畅平坦、绿意盎然;穿行山水环绕的乡间村落,田畴开阔、
村貌焕然。
无论城市还是乡村,这一切看得见、摸得着的进步和变化背后,都是文明城市创建的悄然浸
润。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将文明城市创建作为最大民生工程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从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抓起,全面创建、全域创建、全民创建,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社会风气持续向好,市民风貌奋发昂扬,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活力。
高位推动 久久为功抓创建
每天清晨 6 点多,崆峒区果园路便民市场便热闹起来,曾经拥挤杂乱的“ 马路市场” 被宽敞明亮、整洁舒适的“ 一站式” 购物空间所取代,不少市民在这里选购蔬菜瓜果和肉禽生鲜。
环河绿道如丝带环绕,“ 口袋公园”、小绿地星罗棋布,老旧小区与马路市场已悄然发生着蜕变。
一处处街头游园引来市民驻足欣赏,一幅幅公益广告引领文明新风,一个个志愿者奔波于街
巷楼栋⋯⋯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赋予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
全国文明城市是评价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最高荣誉,也是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手
段。
创建工作启动后,我市成立由X委、政府主要领导任召集人的工作专班,坚持科学谋划,强
化整体设计,全域同创、城乡共创,在潜移默化中雕琢城市风骨。
地级领导包抓中心城区各个社区网格,市直部门包抓小区楼院——建立包抓共建和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四大班子“ 周五上街”“ 包街包路包小区” 等制度,推动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无缝对接的创建工作格局和责任体系。
找差距、补短板、动真格——先后开展点位督查验收、问题整改百日攻坚、反馈问题清零行动等专项工作,健全完善闭环管理机制,采取季度督查、专项督查、日常暗访、周二周五常态督查、市民“ 随手拍” 反映等,通过督办件、问题交办会、工作约谈、现场交办等方式,反馈各类问题 1724 件,完成整改 1677 件,整改率 97.3%。
颁布实施《平凉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 ,进一步强化宣传引导,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有力促进群众文明素养和城市文明程度整体提升,推动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提质增效。
创城的背后是全市上下勠力同心、实干笃行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