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甘肃日报/2025 年/5 月/26 日/第 008 版综合
飞天千年韵

城市万象新
——敦煌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综述
新甘肃· 甘肃日报记者 董文龙 通讯员 周斌全 王健
千年敦煌,文明古韵悠悠。
如今,在“ 人类敦煌· 心向往之” 这张底蕴深厚的城市名片上,又添一抹亮色——5 月 23 日,敦煌市荣获“ 全国文明城市” 称号。
这份殊荣,是 18 万敦煌儿女梦寐以求的向往,亦是全市上下十载如一日、潜心磨砺结出的硕果。
攥指成拳 合力致远【更多 写作资料+微信:】
2015 年,敦煌市激昂奏响冲锋号角,拉开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序幕。全市干部心系文明城市创建,登门入户,倾听民情;深入实地,查摆不足,确保工作推进与问题解决皆在一线。媒体推出《人大代表替你问》问政节目,推动群众诉求落地。精心打造“‘ 月’ 商量· ‘ 越’ 合美” 等协商议事品牌,为文明城市创建添砖加瓦。构建“ 一网引领、多网融合” 格局,科学划定 18 个网格,5000 余名X员干部示范引领、正面推动,汇聚全民参与、全域创建的合力。
小家大家不分家,创城全靠你我他。敦煌市广泛动员社会各界投身文明城市创建。今年“ 五一” 假期,全市 69 个停车场 10729 个停车位面向社会免费开放,所有城市公交免费接驳,机关食堂变身“ 共享食堂”,让八方游客备感贴心。
5 月 3 日,受沙尘暴影响,近万名游客滞留各大景区。敦煌市从精准预警到多部门协同,从预案执行到社会动员,织就了一张韧性安全网。“ 3 小时跑赢 12 级狂风” 的“ 敦煌速度” 赢得全社会广泛称赞。
“ 敦煌给了我太多的惊喜与感动,下次还会来!” 游客耿欣雅说。
“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的应急服务敦煌样本,不仅是一座城市以人为本的温度与担当,更彰显出千年古城在文明积淀中孕育的温暖底色。
精雕细琢 向美而行
一座城市怀揣温情,文明的力量方能蓬勃生长。
敦煌市把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幸福感、 安全感视作检验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以“ 整容” 般的精雕细琢,秉持“ 绣花” 般的细致入微,夯实城市的“ 硬件” 根基,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一路乘风破浪、高歌猛进。
聚焦文旅赋能与城市服务,敦煌国际会展中心、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等一批彰显地域特色的文化地标,如春笋般拔地而起,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层次与国际形象。敦煌至西宁的“ 丝路梦享号” 国际化旅游列车盛大启航,S240 公路顺利建成通车,印度尼西亚、韩国旅游包机业务纷纷开通,33 条国内国际航线织就便捷交通网络。46 条新建城市道路如脉络般延伸拓展,16 条背街小巷完成改造升级,市民与游客的出行效率和品质得以全方位提升。引入北京环卫集团,构建起“ 以机械作业为主、人工巡查为辅” 的精细化保洁体系,落实“ 门前五包” 等长效管理举措,市容环境实现了从“ 旧貌” 到“ 新颜” 的华丽蝶变。
敦煌市秉持“ 以文塑城、以文化人” 的理念,着力打造文化之城、艺术之城。开展“ 美丽敦煌我来绘” 文明实践活动,巧妙运用敦煌壁画元素,对城区交通灯、电表箱进行艺术装点,使古老的敦煌文化与现代城市设施完美交融。
第 1 页 共 3 页

敦煌市住建局干部桑亚倩介绍,敦煌市精心设计飞天、驼铃、宫灯、马灯、藻井五大类特色路灯,在街头安装 1800 个文创果皮箱,精心绘制文化打卡墙,巧妙设置九色鹿等景观小品,实施楹联牌匾焕新工程,让城市的“ 文化之窗” 持续绽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