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贵州民族报/2025 年/4 月/8 日/第 B01 版理论研究
推动产业工人素质提升的路径选择
——以山东省滨州市为例
中共滨州市委X校(滨州行政学院) 秦丛丛
近年来,山东省滨州市以“ 双型” 城市建设为引擎,有针对性地解决企业职工职业发展通道不畅等问题,助推产业工人素质实现较大跃升,但仍存一系列难题亟待破解。
滨州市产业工人素质提升方面存在以下不足:
工人队伍结构性失衡。高科技质态需要知识密集型的劳动者,但目前而言,滨州市高素质、高技能产业工人所占比例与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相比仍显不足,且现有产业工人多数缺乏新兴技术知识和应用能力, 这滋生了劳动者技能与产业需求脱节的风险, 难以满足行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导致人才结构性矛盾逐渐呈现。
培训质效有待增强。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大多数产业工人在进入工作岗位后,企业会不定期组织其参加相关职业技能培训,以提升其职业技能;工会也会通过工匠学院、线上课堂等形式组织普惠型、基础型的素质提升培训。然而,部分培训存在“ 走形式”“ 内容重复” 等问题,且培训体系与实际需求脱节,与重点产业结合度尚存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