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广西法治日报/2025 年/4 月/2 日/第 004 版今日看台
奏响八桂普法旋律 共筑民族法治家园
——广西监狱系统开展“ 广西三月三· 法治伴你行” 民族法治宣传活动纪实
本报记者 卢林锋 实习生 刘宇莹 通讯员 孔莉 刘杨威
阳春三月,八桂大地山歌嘹亮,彩裙飞扬。
在这充满民族风情的季节里,广西监狱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落实“ 谁执法谁普法” 责任制和“ 谁主管谁负责” 工作原则,深入贯彻“ 八五” 普法规划,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法治宣传工作,确保普法精准实效落地,按照自治区司法厅《2025 年“ 广西三月三· 法治伴你行” 民族法治宣传活动方案》部署,以广西三月三传统节日为契机,将法治宣传与民族文化深度融合,开展了一系列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普法活动。
从校园到广场,从乡村到社区,法治的种子随着山歌的旋律、民俗的欢腾,悄然播撒在群众
心田。
校园普法:法治种子植入童心
“ 天上不会掉馅饼!”“ 反诈千万条,谨慎第一条!” ⋯⋯
3 月 24 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小长安镇龙腾小学的教室里,孩子们清脆的跟读声此起彼伏。柳城监狱警察、法治副校长蓝同心正在通过动画视频、真实案例以及互动问答的方式,为学生们揭开电信网络诈骗的层层伪装。
“ 如果陌生人冒充明星助理邀请你进粉丝群,能不能信?” 蓝同心话音刚落,五年级学生小韦立刻举手回答:“ 不能!要先告诉老师和警察叔叔。”
课堂上,假冒亲友借钱、游戏账号交易等常见骗局被拆解成生动的故事,孩子们在欢声笑语
中记住了“ 不轻信、不转账、不泄露” 的防诈口诀。
法治课结束后,学生们围坐在簸箕旁,用彩笔描绘心中的壮乡风情。警察们一边指导孩子们构图,一边讲述广西三月三歌圩、五色糯米饭等习俗背后的文化内涵。 “ 我们要像画里的石榴籽一样团结!” 学生小覃指着簸箕上紧紧相拥的民族卡通人物说。
防诈反诈,安全“ 童” 行;多元课堂,护航成长。
“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吗?” 在柳州市第二十四中学的操场上,桂中监狱七监区教导员、校外法治辅导员余代军以提问开场,迅速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他结合近年来发生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例,以及在工作中接触过的青少年犯罪的典型案例,配合鲜活的图片和视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法律知识以及违法的代价,让学生们深刻地认识到违法行为的严重后果。
新康监狱警察走进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开设 2025 年春季学期“ 法治第一课”。此次课程以“ 警觉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为主题,采用“ 学+析+悟+练” 四位一体模式讲授。法治副校长结合热映影片,引导学生厘清不良行为边界,通过未成年罪犯的忏悔录,揭示不良行为发展为违法犯罪的连锁反应。
在情景实训环节,特警队员演示的“ 虎口脱险”“ 伸懒腰”“ 戴帽子” 等实用防身技巧,让学生们跃跃欲试。七年级学生小陈在反复练习后兴奋地说: “ 现在我懂得遇到危险时要大声警告、正确防御、快速逃跑!”
“ 现在开庭!” 在梧州市大坡镇中心小学,学生们在模拟法庭审理一起“ 校园欺凌案”。梧州监狱警察设置真实场景,由学生们分别扮演“ 法官”“ 律师” 和“ 当事人”。“ 被告人” 在“ 庭审”
第 1 页 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