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烟台日报/2025 年/4 月/9 日/第 003 版要闻
2024 年烟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5 年 04 月 09 日
烟台市统计局
2024 年是新中国成立 75 周年,是实现“ 十四五” 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是烟台迈入万亿级城市的开篇之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X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锚定“ 走在前、挑大梁、作贡献”,积极应对复杂多变外部环境,加力落实存量增量政策,多措并举扩大内需,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年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进中提质,民生保障扎实有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综合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782.83 亿元,按不变价
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6.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 683.27 亿元,增长 3.8%;第二产业增加
值 4592.67 亿元,增长 6.9%;第三产业增加值 5506.89 亿元,增长 5.7%。三次产业构成为
6.3:42.6:51.1。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 10.9 万人,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其中,城镇失业职工再就业 5 万人。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 0.3%。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 0.1%,服务价格上涨 0.8%。新
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下降 4.8%,二手住宅销售价格下降 8.8%。
第 1 页 共 9 页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年末常住人口 703.52 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 70.11%,比上年末提高 0.88 个百分点。
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2024 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7.7%和 5.1%。 全市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 43.1%, 占全部投资比重为 13.2%, 比上年提高 3.7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 104.9%和 2.1%。大规模设备更新有序推进, 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比上年增长 21.2%, 增速比全部投资高 18.0 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产量 5599 辆,比上年增长 44%。工业机器人产量 930 套,比上年增长 20.5%。新型消费蓬勃发展,限额以上单位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比上年增长 43.3%。
乡村振兴扎实推进。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落实面积 7.5 万余亩。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 4 万亩。年末,境内外农字号上市企业达到 16 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 19 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 332 家。新认证绿色食品 35 个,新增省级农业精品品牌 3 个。持续推进乡村建设,创建省级片区 4 个、省级和美乡村 42 个。完成农村公路改造工程 2276 公里。
对外开放成果丰硕。组织参加港澳山东周、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奋进万亿新征程-烟台全球招商行动启动暨全市签约大会等重大招商活动 63 场,引进 10 亿元以上或投资过千万美元项目 86 个,全省规模最大 QFLP 项目落地芝罘。保税混金试点经中央深改委批准实施,进境水果指定监管场地获批。
人才高地加快建设。获批全省人才集聚节点建设试点市,龙口市获批全省人才引领县域高质量发展试点县。新引进高层次人才 1.5 万人,新增国家级人才 47 人、博士后专项 10 人,万华化学获评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推出新时代高端人才引育“ 双百计划”、青年人才新政和技能人才新政,举办首届烟台人才节暨标志性产业链产才融合发展大会,引进外国专家和海外留学生 1183人、 青年人才 68242 人, 新增高技能人才 1.65 万人。 在新一轮发布的 “ 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 “ 中国 95 后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 榜单中,位列中国北方地级城市第 1 位。
创新创造成效明显。全年组织实施市级科技创新发展计划项目 132 项,“ 东方航天港” 号海
第 2 页 共 9 页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上火箭发射船、高性能聚烯烃弹性体入选年度山东省十大科技创新成果。重组省级重点实验室 19家,总数 25 家;新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 1 家,总数 2 家。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奖 39 项,其中,省科学技术青年奖 1 项,省自然科学奖 4 项,省技术发明奖 2 项,省科技进步奖 32 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 4317 家,比上年增长 13.7%。全年全市发明专利授权量为 5661 件,通过专利合作条约途径提出的国际专利申请量(PCT 专利)157 件。年末全市拥有有效发明专利 22748 件,比上年末增长 25.9%;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 32.23 件,比上年提高 6.72 件。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 9.42 万户,年末实有市场主体 107.85 万户。
绿色发展动能壮大。全市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到 1741.51 万千瓦,稳居全省首位。芝罘、福山分别入选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绿色发展百强区,龙口、招远、蓬莱获评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海阳核能供暖入选全国首批绿色低碳示范项目。新培育省级以上绿色工厂 27 家、绿色园区 3 个。新增零碳供暖面积 160 万平方米、绿色建筑 850 万平方米,新建充电桩 1 万个。全年全市国控点位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天数为 323 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 88.3%,细颗粒物(PM2.5)年均值 25 微克/立方米,排名均位居全省第二。全市省控以上地表水断面优良水体比例优于年度目标 15.4 个百分点,Ⅴ类及以下水体连续四年“ 清零”。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 100%。
海洋强市建设稳步推进。新增 2 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总数达到 22 个。新增 2 处无规定水生动物疫病苗种场,总数达到 3 处。长岛“ 蓝色粮仓” 海洋经济开发区全面启动,规模化养殖三文鱼首次批量投放市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全国首艘电动汽车专用海上运输船交付运营,全国最大风电叶片检测实验中心、日产 14 万吨海水淡化项目投运。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1319.53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4.1%。其中,农业产值606.63 亿元,增长 3.8%;林业产值 25.63 亿元,增长 4.8%;牧业产值 228.12 亿元,增长 1.7%;渔业产值 352.39 亿元,增长 4.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 106.76 亿元,增长 8.3%。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 30.58 万公顷,比上年增加 0.12 万公顷。其中,小麦种植面积 12.26 万公顷,比上年增加 0.07 万公顷;玉米种植面积 16.08 万公顷,比上年增加 0.03 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 9.14 万公顷,比上年增加 0.05 万公顷。蔬菜种植面积 4.59 万公顷,比上年增加 0.16 万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 191.26 万吨,比上年增加 1.85 万吨,增产 1.0%。全年粮食单产达到 417.0 公斤/亩。 其中, 夏粮产量 76.83 万吨, 增产 2.0%; 秋粮产量 114.44 万吨, 增产 0.3%。 油料产量 41.57万吨,增产 0.6%。水果(含瓜果类)产量 871.95 万吨,增产 4.0%,其中苹果产量 681.16 万吨,增产 3.4%。蔬菜产量 272.42 万吨,增产 4.1%。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 79.9 万吨,比上年增长 2.0%。其中,猪肉产量 37.9 万吨,减少 1.1%;牛肉产量 2.1 万吨, 减少 24.9%; 羊肉产量 0.85 万吨, 减少 26.3%; 禽肉产量 39.0 万吨, 增长 8.2%。禽蛋产量 25.2 万吨,减少 9.2%。年末生猪存栏 313.7 万头,比上年末增长 10.2%;全年生猪出栏460.7 万头,比上年减少 1.3%。
全年水产品产量 199.82 万吨, 比上年增长 3.5%。 其中, 海水产品产量 199.0 万吨, 增长 3.1%;淡水产品产量 0.82 万吨,下降 2.4%。
全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 92.97%。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 815.67 万千瓦,大中型
拖拉机保有量 26882 台,联合收获机保有量 10703 台。
三、工业和建筑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