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经济导报/2025 年/4 月/16 日/第 007 版理论
教育家精神指引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漯河食品工程职业大学教授 赵俊芳 漯河食品工程职业大学教授、 新疆铁道职业技
术学院教授 刘奇付 漯河食品工程职业大学高级经济师 詹跃勇 漯河食品工程
职业大学讲师 丁艳芳 漯河食品工程职业大学教授 吕银德
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构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成为实现教育强国战略目标的关键。 教育家精神,作为教师职业精神的核心,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明确的价值导向和精神动力。构建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的教师队伍建设 333 运行模式,能将其融入教师培养、发展全程,助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为中国梦实现提供人才支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法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关于教育家精神与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研究,为构建 333 运行模式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一、教育家精神的内涵与价值
教育家精神由六大要素构成。包括坚定信念,高尚道德情操,教育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仁爱之心,弘道追求,其相互关联,共同构成教育家精神的核心内涵。教育家精神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思想ZZ素养,坚定其理想信念,促使教师将个人发展与国家教育事业紧密相连,从而增强教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二、三维理念引领体系
(一)ZZ引领维度
1.构建“ 教育家精神+” 课程体系
“ 教育家精神+” 课程体系致力于将教育家精神融入各类课程之中,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设计课程时,深挖学科内思政元素,结合教育家精神内涵与学科知识,借助案例分析、实践教学等手段,引导学生领悟其价值。
2.实施“ 青马工程” 教师骨干培训计划
“ 青马工程” 教师骨干培训计划旨在培养一批具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深厚教育家精神的教师骨干。培训涵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家精神讲座等内容,通过理论学习、实践锻炼、交流研讨等形式,提升教师骨干思政素质与教学能力。
(二)专业发展维度
1.建立“ 双师型” 教师能力标准
“ 双师型” 教师能力标准的建立,明确了教师在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方面的要求。 一方面,
教师需拥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另一方面,还要具备丰富实践经验以及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
2.推行“ 学分银行” 制度
“ 学分银行” 制度为教师提供灵活的学习和发展平台。教师可依据自身需求、兴趣选课程与学习方式积学分,学分用于职称评定、岗位晋升,激励教师持续学习提升。
(三)文化涵育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