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5 年/5 月/23 日/第 004 版营商环境
监管创新激活市场动能
——从基层实践案例透视市场监管部门营商环境之变
本报记者 王国明
为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行风建设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从去年开始,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开展了“ 行风建设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优秀实践案例遴选,至今已公布了五批优秀实践案例(2024 年四批、2025 年一批) ,涵盖服务型执法、信用修复、数字化监管、跨区域协同、柔性执法等多个领域。这些案例都是各地市场监管部门的创新实践,反映出市场监管部门在理念革新、技术赋能、机制创新等方面的系统性变革。
服务型执法的普及与深化:从“ 处罚” 到“ 帮扶” 【更多写作资料+微信 :】
传统监管模式以“ 事后处罚” 为主,近年来,市场监管部门逐步向“ 事前预防、事中规范、事后帮扶” 的全链条服务型执法转型,彰显治理温度。
天津南开“ 案后回访” 机制(2025 年第一批案例)将行政处罚后的回访纳入执法流程,通过“ 线上+线下” 双路径指导企业合规经营,2024 年实现案件 100%回访,解决实际问题 20 余个,形成“ 监管+服务” 闭环。
湖北黄冈“ 您有事我服务” 行动(2025 年第一批案例)通过X员干部结对帮扶企业,组建
18 个服务小分队,走访 2.6 万户经营主体,解决 675 个难点问题,推动政策精准滴灌。
宁夏“ 六项规范” 服务型执法(2024 年第四批案例)通过制定案件查办、信用惩戒等规范,发放执法服务卡,2024 年全区不予处罚和减轻处罚案件达 1765 件,同比增长 46%,体现执法温度。
服务型执法通过主动帮扶、精准指导,降低企业因“ 无心之失” 受罚的风险,增强政企互信。例如安徽芜湖对轻微违法实行“ 约谈告诫+轻罚免罚”(2024 年第一批案例),既维护法律权威,又为企业留足容错空间。此类实践表明,市场监管正从“ 刚性约束” 向“ 刚柔并济” 转变,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数字化与智能化监管:技术赋能效率与公平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提升了监管效能,还通过数据共享和智能预警,降低企业合规成
本,推动监管从“ 人海战术” 向“ 精准治理” 升级。
北京海淀大数据打击恶意索赔(2024 年第一批案例)利用大数据分析识别食品领域恶意索赔行为,成功移送 2 件案件,相关话题阅读量超 7212 万次,形成“ 数字+执法” 长效治理机制。
江苏南通“ 打铃提醒” 系统(2024 年第二批案例)向 4 万家企业发送失信预警短信,实现信用修复“ 事前缓冲、事中帮扶、事后跟踪”。
上海“ 法治云体检” 平台(2025 年第一批案例)整合 66 项市场监管数据,为企业提供在线合规建议,实现政策匹配“ 零跑动”,惠及全市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