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文汇报/2025 年/4 月/19 日/第 001 版
破题教育科技人才“ 三链合一”,关键在人才
——专访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
本报记者 姜澎
上海交大近期启动系列改革,在调整学科结构的基础上调整招生结构:该校体量最大的“ 万人大院”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被拆分成四个新学院,将与一年前成立的人工智能学院一起,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提供人才支撑;交通运输系从 2023 年起暂停招收本科生,一些已不适合当下发展的专业,支持学生“ 用脚投票”,逐渐暂停本科招生⋯⋯
近期,上海交通大学“ 一院拆分四院” 的消息引发高教界关注。该校体量最大的“ 万人大院”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被拆分成四个新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与感知学院、计算机学院、集成电路学院。它们将与一年前成立的人工智能学院一起,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提供人才支撑。
上海交大启动学科结构调整的目标是什么?“ 一切都是为了培养人才。我们不仅要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更要为青年人才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 ”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教授日前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谈到,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关键就是人才,而这是需要慢功夫的长周期改革, “ 可能短时看不到即时效果,但事关当下高校的生存和发展,乃至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长远发展,再难也必须改”。
高校的声誉,究竟取决于什么?
“ 一所大学的声誉由什么决定?正是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决定了我们改革的方向。” 在丁奎岭看来,高校的声誉并不取决于各类排行榜排名,而是取决于毕业的校友,取决于所培养的人才对社会的贡献度。
“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设立至今,共有 37 位科学家获奖,其中 5 位是上海交大校友,但他们是上海交大几十年前培养的人才,未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名单中还会出现我们的校友吗?这个问题考问的就是我们的人才培养质量,尤其是本科生培养。 ” 丁奎岭告诉记者,今年学校将在学科调整的总体布局上,进一步调整招生结构,优化招生和人才培养资源的分配方式,加大力度培养国家发展战略最急需、最紧缺的人才,“ 这里的‘ 人才’ ,既是指我们培养的学生,也是指学校集聚、培养的师资队伍——那些‘ 培养人才的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