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陕西日报/2025 年/5 月/13 日/第 010 版深度
做强做优特色产业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探寻陕西农业县的进阶之路
本报记者 杨晓梅 孙丹 张佳仪
县域经济发展中,农业县如何进阶?
求解这道必答题,陕西给出了一个思路:做足做好特色产业文章。
县域经济的本质就是特色经济。据陕西省统计局统计,陕西划分的 26 个农业主产县,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 6.5%,高于全省县域平均水平,特别是 16 个特色农产品县生产总值同比增长 6.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0.4 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增速达 14.5%,高于县域平均水平 6.1个百分点。
数据印证,陕西农业县的“ 特色” 潜能正在释放。近日,记者通过实地采访,感知特色产业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劲动能。
深挖本土资源
提及猕猴桃,大江南北的人首先想到的是陕西,因为全世界每 4 个猕猴桃中,就有一个产自陕西。
而在陕西,提及猕猴桃,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周至县,因为这里被誉为猕猴桃之乡。
5 月 7 日,记者驾车行驶在周至县,沿途成片的猕猴桃园映入眼帘。翠绿的枝叶间,淡黄色的猕猴桃花竞相绽放。
“ 当前,周至县正开展‘ 九大提升工程’ ,举全县之力发展猕猴桃产业。” 周至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从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个别农户开始尝试种植猕猴桃,到成为世界上知名的优质猕猴桃集中生产基地,周至县依托的是独特的地理环境资源。
如今,周至县猕猴桃种植面积已超 40 万亩,综合产值突破 90 亿元。猕猴桃产业成为带动周至县域经济跃升的支柱产业。
立足独特资源,千阳县在全国率先推动矮砧苹果苗木培育的变革。
“ 矮砧栽培模式省水、省人工、省肥、省土地,亩产是乔化种植产量的 3 倍至 4 倍,符合现代果业发展和升级的方向。” 4 月 29 日,宝鸡新时代苹果研究院院长李丙智介绍。
千阳县是苹果优生区,也是中国矮砧苹果技术苗木发源地。
锚定“ 矮砧栽培模式” 这一未来果业发展趋势,千阳县采用“ 龙头企业+村集体+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建园代管、村集体整合土地参股经营、家庭农场承包生产等模式,提升改造老旧果园,打造集中连片高质高效果园, 建成矮砧苹果园 13 万亩、 苗木繁育基地 3 万亩, 年产优质苗木 3000万株。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洋县聚力打造全国一流的有机产业集群和优质有机产品供给基地。
4 月 24 日一早,在陕西洋县蓝莓实业有限公司洋州街道东联村有机蓝莓示范园,该公司办公室主任李秀华正忙着将刚采摘下来的有机蓝莓装箱发往深圳。
“ 我们每天采摘的蓝莓当天就能卖完,平均每斤的市场零售价比普通蓝莓价格高 20 元到 30元。” 李秀华说,蓝莓卖得这么好,多亏了“ 有机” 这张“ 金名片”。
洋县地处秦巴腹地、汉水之畔,是闻名世界的朱鹮之乡。依托朱鹮保护地的生态资源优势,
洋县全力竞跑有机产业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