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农业科技报/2025 年/4 月/3 日/第 004 版专题
山西临猗奏响节水农业奋进曲
张新征 范娜 农业科技报· 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李富辉
水是农业发展的命脉。在水资源日益珍贵的当下,节水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临猗县作为山西省运城市的农业大县, 一直在积极探索节水农业新路径。 从麦田浇灌的喷灌、滴灌,到苹果园管理的智能水肥一体化,再到冬枣种植的节水灌溉与污水再利用,在不同农作物的种植领域,临猗县都进行了极具成效的尝试。这些尝试不仅节省资源、降低成本,还促进了农业增产,走出了一条具有示范意义的节水农业发展之路。
粮食种植的节水之变
在农业领域,小麦种植与水资源利用紧密相连。临猗县的小麦种植正经历节水变革,从传统
灌溉迈向高效节水,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打基础。
眼下正值小麦起身期,记者在临猗县嵋阳镇祁任村的一片麦田里看到,喷灌杆整齐排列,细密水珠洒落在嫩绿麦苗上。在村头另一片麦田里,黑色滴灌带若隐若现于绿油油的麦苗间,为小麦输送着营养水分。这些麦田都是山西伟民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流转地。
自 2021 年 7 月成立,该合作社已流转祁任村及周边多村耕地共 1854 亩,成为探索农业现代化与节水融合的试验田。“ 合作社有 30 多名社员,但日常管理主要由 11 名社员负责。” 山西伟民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伟民介绍说,去年 4 月,该县农业农村局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在合作社部分田地建成投用,其中喷灌面积 300 亩。去年因为天气有点旱,合作社的粮食种植用黄河水浇灌时间与百姓浇地时间冲突,导致一些田地不能及时浇灌。所以合作社在这些田地铺设了滴灌带,可以随时滴灌,解决用水难题,如今滴灌面积已近 300 亩。
谈及成本收益,王伟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铺设滴灌带一亩地要投资 170 元,但从长远看近乎没有投资。村头 33 亩地,没滴灌带时仅 27 亩可利用,铺设后土地全利用。以小麦成熟后每亩挣 140 元计算,不仅能回本,还能盈利,而且浇地轻松,农户在家用手机就能操作。
节水措施的实施, 让农户看到了种粮的希望。“ 一是省水, 传统大水漫灌一亩地用水 180—200立方米,滴灌仅需 30 立方米,还节水节肥,避免水肥流失。二是麦苗透气好,减少根部病害。三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喷灌、滴灌适合大片田地,取消了田埂,实现土地全利用,这也是产量高的原因之一。去年,合作社小麦亩产 600 公斤、玉米亩产 800 多公斤。” 王伟民说。
在临猗县, 山西伟民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实践并非个例。 2025 年, 临猗县小麦种植面积约 27.43万亩。春季管理对小麦苗情转化升级至关重要。连日来,该县农业农村局组织农技人员深入麦田开展起身期调查,为科学管理提供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