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中国自然资源报/2025 年/4 月/1 日/第 001 版
做好大美青海“ 资源文章”
——青海省自然资源系统支撑服务产业“ 四地” 建设纪实
首席记者 王少勇 通讯员 王丽华
今年青海省两会提出,着力建设美丽青海,推动实现生态功能最大化;着力集聚资源要素,建设特色优势现代化产业体系。
近年来,青海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全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加快建设产业“ 四地” (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具有青海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驶入快车道。
为推动产业“ 四地” 建设,青海自然资源部门不断提升管理质效,守住生态安全底线,强化重大项目要素保障,夯实能源资源安全根基,做好美丽青海的“ 资源文章”。
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威北公路 54 公里处,原本是一个采石场。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这里开始进行开山取石,生态环境受到影响。如今,这里通过实施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受损土地已经恢复为林草地,大片云杉傲然挺立,带来勃勃生机。 近年来,青海争取国家专项资金 4.19 亿元,组织实施了黄河流域和青藏高原专项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完成治理面积 6.55 万亩。
青海作为“ 中华水塔” ,为全国乃至亚洲的水资源安全和生态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青海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在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青海省自然资源厅努力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坚持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为推动产业“ 四地” 建设把好关口、守好底线。
一方面,青海厅持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启用“ 三区三线” 划定成果,依法依规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目前,青海逐步形成以三江源和祁连山为生态屏障,以河湟谷地、泛共和盆地、柴达木盆地为高质量发展区,以丝路通道及黄河沿线为区域协同发展轴,特色小镇多点集聚、均衡布局的“ 两屏三区、两轴多点”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