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恩施日报/2025 年/5 月/30 日/第 006 版社会民生
法治护航绿水青山
普法赋能生态治理
——州生态环境局构建全链条普法格局
全媒体记者 刘天嗣 何雨洋 通讯员 赵爱伶 易振凤 实习生 黄星宇
我州地处武陵山腹地,是长江“ 入鄂第一站”,生态资源丰富但环境敏感度高。如何让法治力量成为守护绿水青山的坚实屏障?
近年来,州生态环境局以“ 谁执法谁普法” 为主线,通过健全机制、创新载体、深化协同,推动生态环境普法与环境保护工作深度融合,将法治基因深植于生态环境保护全链条。
从执法现场到云端平台, 从行业车间到田间地头, 一场场生动的法治实践为我州加快建设 “ 两
山” 实践创新示范区注入澎湃动能。【更多写作资料+微信:nuo1 80914】
执法普法双轮驱动
筑牢法治根基
每一次执法检查都是一堂“ 流动法治课”。州生态环境局将普法嵌入执法全流程,探索出“ 普法宣传—教育引导—告诫说理—行政处罚—监督整改” 渐进式执法模式。
“ 过去收到罚单就发蒙,现在还有信用修复指南和缴款指引,真是雪中送炭!” 州某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受到处罚后,负责人手拿行政处罚决定书、信用修复告知书、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不禁感慨。
这一做法被生态环境部点赞,“ 三书同达” 模式不仅明确违法后果,更为企业指明整改路径。州生态环境局恩施市分局创新“ 计划执法+双随机抽查” 机制。对重点行业制订年度执法计
划,明确检查标准和频次,对一般企业随机运用“ 双随机、一公开” 机制,按比例随机抽取检查对象,既保证监管全覆盖,又避免选择性执法。今年一季度,恩施市分局执法检查频次同比降低
71.3%。执法人员还化身“ 环保管家”,为 30 余家企业送上量身定制的普法手册,通过“ 案例警示+法律解读” 方式,帮助企业识别风险、规避违法。